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要面包更要爱情——青年婚恋观在现实逼仄中回归传统

2014年02月14日09:00    来源:新华社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要面包更要爱情——青年婚恋观在现实逼仄中回归传统

  新华社西安2月13日专电题:要面包更要爱情——青年婚恋观在现实逼仄中回归传统

  新华社记者陈晨

  “不为房、不为车,只为那怦然心动的一刻。”又到一年情人节,在情侣们柔情蜜意的时节,一些大龄单身男女青年喊出了这样的口号。从被一些人误解为太过挑剔或过于注重物质条件,到“每逢佳节被逼婚”,“剩男”“剩女”们承受着来自舆论和亲友的成见与压力。然而,压力面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却选择坚守爱情最真挚的本意,执着于两情相悦的欢喜,上演了一幕幕“要面包更要爱情”的人间活剧。

  单身大龄青年:要怦然心动 不要资产重组

  自从3年前走出校园,西安白领李扬的生活中就多了一项主题——相亲。名校硕士毕业、姿容姣好的她,3年间见了三十多个小伙子。在外人看来,这些相亲对象的“硬件”都不错,其中不乏才情出众、工作稳定者,但李扬始终没有找到那个“中意的他”。几番下来,她甚至在亲友中落得了一个“太过挑剔”的印象。

  “总有人问我,你是不是想找一个条件特别好的?必须要有房有车、高薪才行?”李扬一脸委屈地说,自己并不看重物质,甚至可以接受“裸婚”,“其实,我只是想找一个能聊得来,让我怦然心动的人。”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成本高和生存压力陡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发选择了晚婚。来自苏州市民政部门的数据显示,2013年,苏州人平均结婚年龄为29.6岁,其中男性平均结婚年龄超过30岁。在其他地方,“三十而婚”也日益成为普遍现象。

  与之相伴而生,适龄男女青年的“婚姻选择期”相应拉长,出现了数量众多的所谓“剩男”“剩女”群体。这些略带调侃意味的词汇背后,潜藏着舆论对于大龄未婚者的诸多“刻板成见”。然而,看似“挑剔”的另一面,则是单身男女对于爱情本意的坚守和执着。

  “现在只要被叫做‘剩女’,那就一定是拜金的、注重物质的,‘太挑才会剩下嘛’。”30岁的南京女孩王颖忿忿地说,如今许多人将婚姻的真谛异化了,动辄谈条件、看外在,却忽略了婚姻最本真的东西——爱情。“不轻易恋爱结婚的人,恰恰是最听从自己内心感受的,遇不到动心的,我宁可选择单身。爱情不是资产重组。”

  刚刚过去的春节,面对亲朋好友狂轰滥炸式的“中国式逼婚”,互联网上流传的诸多版本“反逼婚攻略”,反映出大龄未婚男女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在北京一家媒体工作的康先生从不参加相亲,在他看来,相识相知的浪漫过程、未知的朦胧、莫名的好感,都是爱情必不可少的元素,而相亲则显得太过功利。“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的爱情我做主。”

  从“跟着感觉走”到渴望“一见倾心” 青年婚恋观重归传统

  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表示,如今城市中“剩男”“剩女”群体增多,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并非是年轻人注重物质享受所致。结婚年龄推迟,体现出现代人以更加成熟的态度面对婚姻,是爱情本质的回归。

  事实上,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跟着感觉走”,到前些年一度盛行的“婚姻物质化”,再到如今年轻人追求“一见倾心”不惜被“剩下”,30多年间,青年的婚恋观在经历了诸多纷杂因素影响后,日趋回归传统。

  “上世纪80年代有首歌叫做‘跟着感觉走’,那时候我们的爱情就是这样,只要喜欢,不会考虑对方的出身如何、家庭条件几许。”54岁的西安市民秦瑜30年前自由恋爱认识了如今的爱人。结婚时,他们住在单位的筒子楼里,家里也没有像样的家具,但一封封见证他们爱情历程的情书,却成了最宝贵的珍藏,也成为那个时代爱情的象征。

  秦瑜结婚的年代,“缝纫机、手表、自行车和收音机”的“三转一响”是最流行的结婚物件。此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结婚的物质“标配”也水涨船高,从洗衣机、彩电、电冰箱,再到新世纪以来的“有房有车”,一路看涨的结婚“行情”,铜臭味越来越重,爱情的味道却被冲淡了不少。

  “对物质的追求和对成功的向往,让一些人的爱情观发生偏差,‘傍大款’式的婚姻屡见不鲜,有的人甚至把婚姻当做改变人生命运的手段,爱情没有那么纯洁和神圣了。”38岁的西安市民张大鹏说。

  “宁愿在宝马里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几年前,出自网络相亲红人的这句笑谈,成为现实中部分年轻人“婚姻物质化”观念的真实写照。恋爱是资产评估,婚姻成了财产重组,爱情反倒成了附属品。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教授谈方表示,从最初注重感情和心灵美,到后来一度注重金钱和物质,体现出一些群体婚恋观的变化,是社会不良风气在婚姻领域的投射。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返璞归真,选择回归爱情本质,渴望用执着的等待“守得云开见月明”。“90后”女孩4年来坚持在已经过世的男友网络空间留言,浙江年过八旬的老人为重症监护室内的老伴每天写一封情书,感动了众多未婚男女,许多人惊呼,“又相信爱情了!”

  要面包更要爱情 “剩男”“剩女”呼吁真爱回归

  春节期间,某知名婚恋网站的逼婚宣传片引来广泛批评,“我的婚姻我做主”,一时间成为诸多未婚男女响当当的爱情宣言。

  不久前来自杭州的一项调查显示,人品和性格依然是大多数未婚女青年最看重的另一半的品质。而在此前,上海一家媒体针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1200名在校大学生所做的“现代青年婚恋观”调查结果表明,77.8%和75.3%的受访者认为,“个人品德”和“脾气性格”是选择婚恋对象时最看重的条件,选择“志同道合”者为43.2%,而选择“经济收入”这一项的,仅有12.8%。

  如今,面对面包与爱情之争,许多年轻人给出了答案。“要面包,更要爱情。只有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婚姻才是有生命力的。”在西安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周礼说。谈方则认为,以物质为基础的爱情是不稳定的,容易造成攀比心理,一旦经济状况发生变化,家庭极有可能解体。

  石英表示,现代社会婚姻的功能已发生极大变化。农耕时代,婚姻的意义更多在于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构成男耕女织的劳动共同体,家庭有经济互助的成分。现代社会中,城市化进程打破了传统社会和家庭分工。男女更加平等、分工性别差异的缩小,都让婚姻的经济功能在弱化,真爱的结合、精神的尊重、情感的共鸣,反而在婚姻中更加凸显。

  专家表示,从世界范围看,结婚年龄推迟都是普遍现象,这体现出人们对于婚姻和爱情更加审慎的态度,实际上是把感情看得更重。

  “爱情,一定是要两个人相互扶持、相互欣赏、一起成长的。”面对记者,李扬眨了眨眼睛,“两位老人相互搀扶着走在夕阳下,支撑着他们白头偕老的,只有真爱。”

(来源:新华社)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