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MBA作弊案 哈理工被查实“三宗罪” 图【3】

2014年01月14日06:57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MBA作弊案 哈理工被查实“三宗罪” 图

  现状 作弊产业暴利

  40元接收器“价值”近2万

  作弊已形成考生、中介商、作弊答案和器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其中作弊器材更是完整覆盖了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

  已“洗手”两年的谭军说,“职称英语考试、四六级都不算事儿。”这位刚满30岁的湖南小伙称自己做这个“生意”多年,深谙“江湖上”的道道。“我们一般都是熟人介绍,先确定买主身份和价格,然后再开始运作,答案源、器材设备都是我们自己的,绝对没问题。”

  像四六级这类有专门监控的考试,谭军称必须是“团队作战”,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升级,十分隐蔽,已形成招揽客源、购买设备、组织答题、选取传送点、传送答案等“一条龙服务”的产业链。谭军透露,他们对每个考点附近的地理位置都一清二楚,哪里适合蹲点驻守“了然于心”。

  作弊产业堪称暴利:一个“橡皮擦”接收器,制造商成本价不过40元,售价也仅为70-90元。通过网络购买的高考答案,每门课程的价格为20000-30000元,打包卖给考生,每人收取12000-20000元,而一个发射器可以向数十个“橡皮擦”发送信号。

  定罪 违法成本低

  非法使用窃听器最高判3年

  考试作弊案件,罪行认定主要有两种: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罪和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真正打击处理的多为第二种。

  而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罪最高刑罚为3年有期徒刑。高额的犯罪利润和极低的犯罪成本,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敢于以身试法。

  “考试作弊行为频现与法律惩治力度较小具有一定关系。”山西大学法学院院长张天虹表示,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规范考试的立法,对考试作弊行为主要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教育部出台的临时性规定等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和保密法定罪量刑。但这些处罚主要以行政处罚为主,力度偏低,难起到震慑作用。(记者何光)

(来源:新京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