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小饭桌”折射农村教师的拮据

2013年11月08日10:28    来源:中国教育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小饭桌”折射农村教师的拮据

  11月2日发自山西临县刘家会镇

  临县山区,民居以窑洞为主。工作日,农村教师都住在学校窑洞里,成了家的,一家一孔,单身的,两三人凑起来住一孔。

  眼前是一户四口之家,夫妻俩都在刘家会九年制学校任教,育有一子一女。上午10点多,记者走入这孔窑洞时,一家人正围着小饭桌吃饭,一大锅方便面,一小盆咸菜,几片熟肉,就是一天内的第一顿饭。

  男主人李桂荣说:“要是赶上第二节有课,做饭、吃饭、收拾、送孩子上学,都要在1个半小时内完成,很忙活人。”

  大山里的村民每天吃两顿饭,农村学校根据这种情况,也采取一日两餐制。寄宿的学生6点半起床,然后上早操、晨读、自习,9点半上完第一节课后,有1个半小时的吃饭时间,而第二顿饭,则要等到下午5点多才开始吃。自从国家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临县农村学生在午休时吃上了营养餐,一袋学生奶、一个鸡蛋、一小块平遥牛肉,恰好填补了中间的空档。

  临县农村学校大多没有教师食堂,不少教师和学生同吃一锅饭,上午多是汤面加烩菜,下午多是馒头、花卷加南瓜汤,一般10天吃两三次带肉的菜。

  在刘家会九年制学校,像李桂荣这样每天忙着做两顿饭的教师占大多数。晚饭后,学生要上三节自习课,教师轮流蹲班。直到学生9点25分睡觉,班主任查完寝室后,一天的工作才算完成。

  “说心里话,我们也不爱做饭,觉得特别麻烦。”李桂荣说,自己和妻子都是班主任,不时有学生来,很不方便。记者看到,这一孔窑洞,前面是办公桌,后面是床,中间用柜子隔开,空间狭小局促,办公桌充当案台,放着锅碗瓢盆。

  校长赵飞道出了苦衷:“教师没有伙食补助,学校又经费紧张,支撑不了教师用餐,老师们吃不惯学生食堂,也觉得没有自己做饭省钱,就都开小饭桌了。”

  一位老教师也深有同感地说:“买个馒头得5毛钱,一斤面两块钱,能蒸七八个馒头,这价钱差了一半,哪舍得买着吃啊。”

  “说到底,还是穷啊,只能精打细算过日子。”从小在农村长大的赵飞有些无奈地说。

  当了9年教师的李桂荣,如今月收入2240元,他也曾想过去县城买房子,可一看房价,一平方米三四千元,他只能暗自摇头。

  “小饭桌”折射出农村教师的拮据,也反映了农村校长的无奈。“如果政府能给农村教师发一些伙食补助,我想老师们就不会再费劲自己做饭了。”赵飞说。记者 纪秀君

(来源:中国教育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