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煎熬与等待——中国女大学生奔波在求职季

2013年11月04日14:49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煎熬与等待——中国女大学生奔波在求职季

  新华网北京11月4日电(记者 石莹 刘巍巍)在今年求职季里,因为性别原因,中国女大学生们面临着比男同学更严峻的就业形势。

  “招聘会犹如战场,我一次打印了50多份简历,所有职位只要我能沾边的,都投了。上海、沈阳、深圳、苏州……天南海北的公司投了个遍,却犹如石沉大海,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投过。”苏州大学大四女生小沈向记者讲述自己最近的求职经历,她神色压抑而迷惘。

  每年10月,中国大学生进入传统求职季。去年号称“最难就业季”,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尚未公布,但大学生们已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女大学生处境尤其艰难。

  一次,小沈投简历时刚站到队尾,招聘人员就直接冲她喊:“那个女生不要排队了,我们今年不招女生。”

  “我心里顿时凉了。向前一看,排队的果真都是男生”。可既然来了,小沈决心一定要争取,“我笑着说,男生能做的事我同样能做,请您看下我的简历,我不比他们差。”

  但是招聘者说,今年的政策就是这样。“我只能灰头土脸地走了。”小沈苦笑着。

  还有几次,她两轮面试都过了,最后一轮面试却莫名其妙被刷掉。看到面试官明显敷衍的样子,小沈却仍然要摆出热情的笑脸。

  男生频频得到好消息,女生只剩下羡慕的份。“一次又一次,累到骨头散架。晚上躺在床上回想一天的奔波,眼泪直往下落。”小沈叹息着,“找工作难,女生找工作更难!”

  当小沈四处奔波的同时,她的父母也在绞尽脑汁为女儿工作托关系、说人情。这在中国是一个普遍的做法。但是,小沈的父母都是普通老百姓,走这条蹊径成功的几率看起来十分渺茫。

  在中国很多有女孩的家庭都面临着和小沈家相似的状况。煎熬、焦虑、等待,是他们感受最多的情绪。

  中国有句话叫“妇女能顶半边天”,但是从几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女大学生就业明显比男生更难,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与男生相比也处于劣势,且这种趋势尚无缓解迹象。

  记者最近走访了南京等地几场大型招聘会发现,有些用人单位在“性别”一栏上,直接标明“男性优先”;有些单位虽然没有标明,但当女生上前询问时,招聘人员通常会以“这个工作要长期出差”,“五年内不能生育,你能接受吗”等理由婉拒。

  据专家分析,女大学生的就业率比男大学生低大约8%,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这种状况越是明显。无论是遭受到性别歧视,还是工作岗位受限制,女大学生就业难已然成为整个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

  复旦大学社科部副教授邵晓莹说,随着全球经济情况的变化,世界各地都存在就业问题。从性别角度分析,女大学生就业相对男大学生而言更难。“她们在进入职场前和进入职场后都易处于弱势地位。”

  “从公平角度讲,女性和男性拥有平等发展的机会。但要发展,首先就要有就业机会。”邵晓莹说,目前有些女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起点上,就被工作单位“歧视”。比如招聘会上一些企业表面上收了女生的简历,但实际并不看。另外,进入竞争场域后,女性也常常因性别等因素而处于弱势地位。

  她分析说,中国以前是计划经济时代,工作包分配时不存在太多的男女竞争压力,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自主选择,更倾向于聘用年轻力壮、不存在生育等问题的男生。

  为了帮助女大学生就业,中国展开了积极的工作。据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显示,五年来,各级妇联组织了2万多名“女大学生创业导师”为女大学生励志引航;组织了5500多名优秀成功女性进校园,发挥榜样的力量;创立8100多个“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50多万女大学生提供岗位见习和创业就业培训与指导。

  2011年,“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还获得全球妇女峰会最佳案例奖,这一荣誉证明着全国妇联在促进女大学生就业方面作出的努力。

  专家们认为,为扩大女大学生就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应该注意发展有利于扩大女性就业的第三产业,开发适合女性特点的就业领域,支持女大学生自主创业;此外,通过实行生育保险和补偿制度,消除用人单位使用女性劳动力带来用工成本增加的顾虑。

  邵晓莹建议,在各级政府的劳动管理部门可设立“就业性别平等”监管办公室,专项负责就业平等权的执法、监管职能,提高女性的权益保障水平和社会地位,改善女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环境。

(来源:新华网)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