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史学博士徒步进山乱石中发现古寺碑

2013年10月15日08:29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史学博士徒步进山乱石中发现古寺碑

  文保人员正在清理石碑。京华时报记者赵思衡摄/视频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博士张明悟徒步至房山区谷积山时,发现一座疑似为辽代雕刻的寺碑。前天,房山石经与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罗炤及多名专家前往现场确认,该寺碑确实为罕见的辽碑。房山文委文物科工作人员称,寺碑所处的寺庙正在修复中,将对其进行原地保护。

  徒步发现疑似辽碑

  被发现的辽碑位于房山区北车营村北侧谷积山上的灵鹫禅寺旁。2011年11月,张明悟和朋友徒步行经此处时发现,一座石碑嵌在附近一处现代建筑地基乱石中,碑文朝下,距离地面还有20多厘米的空隙。作为辽金经幢石刻研究的爱好者,张明悟趴下去查看,发现在石碑的底部边缘刻有“吕士金”三字,其余部分则无法看清。

  之后,张明悟无意中翻看北京地区的辽金拓片集,发现有的辽碑上写着刻碑工匠的名字,其中一名工匠名为“宫士金”,“我这才意识到石碑上的三个字原来是‘宫士金’。”

  今年9月3日,张明悟再次前往现场确认,“碑上果然是‘宫士金’,仅凭这三个字,我确定这是辽碑无疑”,张明悟随即通知房山石经与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罗炤,并通知房山文管所。

  寺碑记录罕见内容

  前天中午,张明悟、罗炤及故宫、国博和北大的多名相关专家前往现场进行确认。石碑位于灵鹫禅寺东侧空地上,高约179厘米,宽约75厘米,厚约28厘米,碑文朝上。

  罗炤介绍,石碑为非常好的整块汉白玉雕刻所成,为辽咸雍六年(公元1070年)碑刻。不同于常见的寺院功德碑,该碑以楷体字体记载了辽代道宗时期一场寺院诉讼过程。“碑文把这一关于寺院内部的财产判决的过程本末记载得非常详细,甚至有罪人被‘臀杖拾柒’的记载,此诉讼过程中,当时辽国的道宗皇帝甚至还两次下旨参与意见。”罗炤称,其内容在全国所有辽代碑刻中为唯一一例,非常罕见。

  “碑文在叙事过程中对谷积山院从五代时期到辽的兴建和沿革也描述得非常清楚”,罗炤称,在辽代,房山地区为较为发达的郊区,此碑的发现对辽代燕京地区的政治、宗教和经济研究有重要意义,“可补辽史之遗”。罗炤称,尤其难得的是,碑文由当时的燕京辽金最著名的宫氏刻工家族镌刻,字体隽秀。

  张明悟称,目前来看,此次发现的辽碑保存状况良好,“仅有右侧几个字有些模糊,但是如果不加紧建碑亭保护,北京地区日渐严重的酸雨,将对碑文造成破坏。”

  寺碑将被原地保护

  王宝国今年75岁,从小在北车营村长大。父辈告诉他,谷积山上有一座灵鹫禅寺,抗战时期,八路军曾经入驻寺庙,为抓八路军,日本人曾两次放火烧寺。“寺院附近有一个铃铛塔,铃铛塔有八角,角上挂铜铃,风一吹动铜铃,就有清脆的铜铃声在山谷中回荡。”王宝国记得,铃铛塔在村里人眼中很灵验,那时时常有村里人上山还愿、跪拜。后来在“文革”中,铃铛塔的砖瓦被人拆下盖房,“去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王宝国说,只有近几年来,每逢节假日,就有驴友到附近徒步。

  房山文委文物科科长陈亚洲表示,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近两年来,区里正在对灵鹫禅寺一带建筑进行修复,本期修复工作将于今年11月底完成。陈亚洲称,一旦寺庙修复完毕,将对辽碑进行原地保护。

  ■链接

  谷积山院

  据《北车营村志》记载,谷积山院创建于唐末五代时期,兴盛于辽代。辽金称谷积山寺院,元代改称谷积山华严禅寺,明朝正统年间重修后改称灵鹫禅寺,沿用至今。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两进寺庙,寺院的山门高三米左右,青瓦顶,汉白玉拔券,上额楷书“菩提场”。院内有正殿、东西两殿,圆通殿位于寺院东北方约500米处。此外,谷积山上还有三座古塔。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三次进山“清剿”,两次进寺烧殿,殿内四壁及门窗被烟火烧得面目皆非。因殿全是灰石构筑,除供桌外,整个殿宇无恙。正殿前原有两棵白果树,枝叶葱郁,如伞状遮盖整个寺院,径直十人合围。解放初被砍伐,做24口棺材卖了。正殿后面排列着两块青石碑,左为辽代立,右为元代立,两块碑高、厚、宽相同。(记者 王梅)

(责编:刘丹丹(实习生)、林露)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