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12日电(欧兴荣 实习生潘金洁琼)被香港大学录取,并获72万元人民币奖励,对高考学子来说,这是可遇不可求的荣耀。然而,有人却不这么认为。据报道,辽宁本溪高级中学的刘丁宁,在2013年的高考中,以668分成为辽宁省文科状元,被港大全奖录取。可是,为了追寻更纯粹的国学,这位状元目前从香港大学休学,又回到本溪高级中学复读,准备来年考北京大学中文系。
【状元复读 为追求更纯粹的国学】
2013年高考,来自本溪市高级中学的刘丁宁以668分(包括10分加分)的绝对高分,荣获辽宁省高考文科第一名,并获得港大72万元全额奖学金赴港就学。但10月7日在本溪高中帖吧却爆出状元退学复读的消息,随后,这一消息得到了港大校友的证实,并称刘丁宁是为了追求更纯粹的国学,北大更适合她。[全文]
【网友争论 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学霸】
网友“逆流的书生”说:“我在北京读过半年大学,后来辍学去美国读本科,期间参加香港交换项目,认为香港中文大学浮躁,商业性太强,缺乏人文诉求,学生目的性职业性太强,中文大学中文系尚且第一,何况香港大学,所以我完全理解和支持此女生的行为。”
网友“喜悦的杏子”说:“或许港大真得不适合她,这是她自己的选择。有人说浪费社会资源,有人说这山望着那山高……希望时间可以证明,她这一步没走错。祝福她。”
网友“Q莱莱莱莱”说:“之前看节目就很喜欢这个小姑娘,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她说,我还是为了以后的生计选择港大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好想放弃了最心爱的人的模样。”
网友“许愿果2011”说:“我无法理解,还是觉得她太傻了,哪里不是上学,既能学知识又能好学历还能奖金这样天大的好事,竟然还能选择顶着偌大的压力再读一年!”
网友“于常春”说:“世界排名35的港大不去,去排46的北大,这孩子学傻了吧! ”
【媒体评价 有的尊重选择有的质疑】
【京华时报:请尊重“复读状元”的人生选择】:人的一生,机遇很重要,但选择更关键。这位女生的可贵之处,在于她遵从了自己的内心,敢于放下一些功利的考量,去追求契合自己心灵的国学梦、北大梦。这份纯粹与执着,在眼下这个急功近利之风很盛的社会里,显得很难得,也让人感佩。[全文]
【新华网:请给“状元”一次自由选择权】:“状元”无过,他们与平常人一样面临选择与挑战。读什么样的大学和专业,未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追求事业还是回归家庭……人生的遥控器同样在他们自己手中,是非成败,任何人都无权非议。[全文]
【广州日报:且慢退学,北大也不一定能适应】按说无论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都是刘同学的自由。可是仔细琢磨,仍有些不可理解。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是,高考状元适应不了香港大学,难道就一定能适应北京大学吗?想学习更纯粹的国学,恐怕北大中文系也未必能如其所愿,钻研国学,选择什么样的大学其实只是一个小小的方面。[全文]
【母校校长 不赞成回家复读】
本溪市高中校长李玉成明确表示,文科状元休学再进行复读,这是常人无法敢做的事情。之前学校未有过这种先例,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和处理,不仅学生压力大,学校的压力也很大。李玉成表示,他希望刘丁宁能继续留在香港大学学习,不赞成其回家复读。[全文]
【专家意见 状元退学复读凸显内地高校缺自由转学短板】
刘丁宁做出退学复读的选择,只要是自主决定的,别人无权去干涉,但她刚到港大没多久,就做出退学决定,从某种角度上反映出她当初选择港大是比较仓促和盲目的,根据新闻报道,她是遵从家长和老师的意见选择了港大,内心本不想去的,这其实也提醒了广大家长老师,在孩子选择志愿的时候,应尊重其本人的意愿。[全文]
【状元声音:去港大是家长意愿最初报北大】
当高考成绩揭晓,刘丁宁获得辽宁文科最高分,去北大的梦想实现了。但就是这个最高分,让她有了更多的选择。每年17.5万港元全额奖学金的诱惑,家长极力的说服,刘丁宁“违心”被港大录取,接着就有了以后的水土不服和休学后复读。
在参加《天天向上》节目录制时,她深情地喊出了自己的心愿:“五院(北大中文系)的老师同学们,等我来,我一定会回来的!”[全文]
【状元妈妈 希望给孩子平静的环境】
在采访中,刘丁宁的妈妈说:“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因此不想向外界多说什么。希望外界不要过多地关注刘丁宁,给孩子一个平静的环境走自己的路。”[全文]
【港大态度 尊重同学选择 与北大积极磋商】
香港大学表示会视每一个学生为独立的成年人,认为同学有能力在对问题作出独立思考后,做适当的判断和适当的决定,大学对同学的决定均会尊重。大学尊重她休学的想法和决定, 希望她能按她的意愿及兴趣学习;也希望外界人士,同样尊重她的选择和她的私隐,让她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下,好好生活和学习。一般而言,休了学的同学,日后如想重返校园就读,也是可以申请恢复就读的。[全文]
【北大态度 欢迎就读 会继续关注 不直接录取】
北京大学宣传部长、新闻发言人(原任中文系党委书记)蒋朗朗对此回应说:已经关注到刘丁宁的情况,选择北大是孩子自己的兴趣,至于来北大能不能求仁得仁,也要看她自己。作为北大教师,蒋朗朗称,发自内心的对所有想考北大的学生表示欢迎,尤其是有志于中文系的同学,“那也是我自己的专业。”
获悉刘丁宁重回母校备战高考,准备明年继续冲击北大中文系时,北京大学辽宁招生组组长张西丰说:“这个孩子够波折了,我会持续关注。但2013年的分数已成为历史,刘丁宁需要继续努力,明年高考时在同等条件下,会对她适当倾斜。”[全文]
【借鉴:国外大学如何转学】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总有一些同学像刘丁宁一样在上了大学以后才发现自己所在的学校或所学的专业不是最满意的,从而萌生转学念头,这在国内大学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所不允许的。但是在国外,情况是不是也如此呢?
据悉,英国和日本的大学转学制度比较僵化,一般很难转学,而美国,德国和法国则相对宽松,可以接受转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