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放榜,厦门一中和双十中学因为在网络上的隔空掐架而“出名”了,事实上,和中招相比,这类斯文扫地还是小菜一碟。
不过,中考和高考中名校的争风吃醋,也让人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在信息化的时代里,是不是强制学校闭口不宣传就能了事?如何寻找学校自我营销和恶性竞争的平衡点?
高考
双十质疑一中“数据造假”
和高考成绩相比,今年厦门一中和双十中学各自在校园网上发表的两则消息更吸引人眼球——成绩放榜后,厦门一中在网站上挂出喜报,介绍厦门三所学校在理科前50,文科前20名的人数分布。
这则喜讯终于让两所名校撕下了多年如履薄冰维持的表面和气,双十立刻在校园网上发表严正声明,认为一中“数据造假”,对双十高考进行“恶意中伤”。
一中随即迅速删除喜讯中提及的其他两所学校数据,据说,一中内部对将“喜讯”上网的老师做了批评,认为喜讯提及自己学校即可,没有必要将其他学校扯进来。这场掐架最终不了了之——双十一直无法说明一中的数据哪里有误。
这并不是这两所厦门最好的学校的首次交恶,每年几乎都会有小摩擦发生。去年,一中算出了本一上线率达到九成,双十随即在网络上发起强烈攻势来反驳。
中招
请吃饭送ipad抢生源
事实上,和中考相比,高考这类斯文扫地已经不算什么。
为了争夺生源,每年的中招志愿填报,名校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往那种打电话到学生家拉生源的方法,或是到初中校宣传,已经不够用了,现在要么是“赤膊上阵”,要么是“真金白银”。
譬如说,在中考成绩公布前,有的走群众路线,给重点学生送初高中衔接教材,有的采用“擒贼先擒王”法——邀请初中校领导吃饭,送纪念品;至于给学生的允诺,从允许挑选宿舍、进实验班、免住宿费,到送iPad,甚至高达8000元奖学金等方法,应有尽有,还有的学校老师不得不硬着头皮请学生家长吃饭。
每年的中招,也以一中双十爆发的竞争最为激烈。去年的中考志愿填报期间,两校通过手机短信进行了一场诽谤和反诽谤的“斗争”。
这种不同寻常的竞争让个别考生成为“无间道”——游离在两所学校之间,告诉双十一中给自己开的条件,反之亦然。总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有人惊呼:带坏孩子!
思考
建立科学的高中质量评价体系
6月25日晚上,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厦门市中学校长都收到市教育局转发的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的一则短信。短信里说,根据省委领导和省教育厅的指示,各中学“不得通过学校网站、宣传栏、挂横幅和媒体等方式宣传炒作高(中)考状元、高分录取、升学率、上线率,以营造有益于素质教育的环境和氛围”。应该说,这个通知只能发挥有限作用,原因是:在信息社会里,真没有不透风的墙,而且,学生家长也想更多地了解学校真实信息。
从中招高招名校斯文扫地的交恶来看,单是靠堵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一味地堵,反而更容易衍生小动作。换句话说,除了禁言的通知,教育主管部门可能也要思考,如何寻找学校自我营销和恶性竞争的平衡点,或是建立一个更科学的高中质量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