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
|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学者观点
培养孩子的社会性
应该成为必修课
◎付小平
公元前164年,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在炼丹过程中无意用石膏点豆汁,从而把不登高雅之堂的豆子变成了风雅食品豆腐。豆腐的发明,终于让上层社会接受了豆类,成为上自帝王下至平民都爱食用的食物。
豆类在从豆子到豆腐的转变过程中,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即使才华横溢、才高八斗,如果不符合主流社会的需求,也很难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最终只能落得孤芳自赏的结果。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也会给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究竟是让自己的孩子完全保持自己的个性,甚至特立独行,还是引导孩子逐渐学会灵活变通、融入主流社会?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也正因为我们的这些个性,而让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现代社会,我们更加提倡顺应孩子的个性发展,不要千人一面,让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发掘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日益便捷的交通和通讯,随时互联互通的网络,又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距离大大地缩短。作为群居在社会中的人,我们除了保持自己的特有个性,还得想方设法得到身边大多数人的认可,否则就有可能被这个社会逐渐边缘化。
我一位朋友的儿子,去年从某重点大学毕业至今,仍然成天宅在家中,靠啃老为生,靠游戏度日。当然并非他找不到工作,由于从小养成的特立独行的个性和眼高手低的心态,致使他不愿主动融入这个社会,即使能找到的工作,在他眼里也总是高不成低不就。
当他毕业之后不久,有一次碰到他,我顺便问起他对自己的未来有何打算。他出人意料地告诉我,自己没有想法,也不知道干什么好。可想而知,未来的路对于他来说,将会是多么的孤单和无助。其实,凭他的学历和专业,要找一份像样的工作还是不难的,但他似乎在有意与这个社会疏远。
导致这个结果,深究下去,他的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他们家里,从小到大就是顺着孩子的个性,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从中学开始就学会了抽烟和打牌,家长从来不会管教,反而还会纵容孩子。
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的个性还应当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的约束,才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自己的个性不被这个社会所认可和接纳,即使自己是很有价值的,也很可能成为一粒不受欢迎的豆子。
因此,作为家长,在尊重孩子个性的前提下,我们首先需要培养孩子的社会性。现在的孩子,从出生以来,家里面几乎所有人都是围着他转的。我们需要让孩子逐渐明白,这个世界并非他想象的那样,也没有一个人是至高无上的,更不是到处都有人会一直把他捧在手里。只有让孩子逐渐明白这个道理,他将来才会更容易融入一个团队,更容易适应这个社会。
家长要知道,我们培养的是人,而不是宠物。很多挫折需要孩子去经历,很多问题需要孩子去解决,很多能力需要孩子去历练。要做到这些,我们就必须让孩子从小接触真实的生活环境,而非把孩子隔绝在一个真空环境中。
我们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也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孩子终有一天会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独自面对很多困难和挫折,并想办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
除了家庭,学校更需要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跟老师和同学的相处,孩子会逐渐对这个真实的社会和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还可以学会如何与人打交道,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学会如何过集体生活等。
(付小平,教育学者、亲子教育专家、复旦大学博士,著有《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
![]() | ![]() |
![]() |
||
![]() |
![]() ![]() ![]() ![]() ![]() |
![]() |
新闻排行 | 重点推荐 |
1北大卖猪肉校友谈高考:我那时裸考 现在拼爹 2江苏高考作文作者不确定看到的是蝴蝶(图) 32013年各省市高考试题答案公布 快来给自… 42013年高考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山东理科… 52013年高考英语试题(新课标Ⅰ) 62013年高考江苏作文题 7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安徽卷)清晰版 82013年高考数学试题(新课标Ⅰ理科卷) 92013年高考安徽作文题 10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Ⅰ) |
视频新闻 | 更多>>> |
|
重点推荐 |
![]() |
高考资讯 备考辅导 院校报考 互动交流 |
高考最新动态高考视点高考政策各地动态新闻人物家长必读 高考大纲语文数学外语物化生历地政文综理综作文作文素材库满分优秀作文 高校招办访谈招生动态高校信息库院校信息专业动态模拟填报系统志愿填报技巧 在线做题估分高考论坛高考博客圈讨论区考试经验交流试卷上传试卷下载许愿送祝福 |
![]() |
欢迎教育机构、媒体、高校、出版单位联系合作! 电话: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热线 4008-100-300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考生服务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8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