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点点滴滴依然 温暖流淌……
默默资助过的乡亲来送恩人最后一程
大家这才知道杨老师曾经瞒着家人做过很多善事
杨老师去世后,其灵堂设在当地寄思园。连日来,数不清的各地群众前来吊唁,其中有杨老师生前的同事、朋友,也有无数与杨老师素不相识的普通市民。8日上午,被救男童的父亲陈贵兵、母亲许震娟赶到寄思园,向杨向明献上花篮。夫妇俩长跪在恩人杨老师的灵前久久不愿站起。被人扶起后,许震娟与杨向明妻子任晓红抱在一起嚎啕大哭。“向明,你要保佑孩子醒过来啊!”杨向明的妻子任晓红哭着说道。听到这句话,许震娟抑制不住再次放声痛哭。在场的所有人无不流泪。
在13日举行的追悼会上,一名从泰兴赶来的“不速之客”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她叫丁红琴,家住泰兴分界镇,与杨向明素未谋面。2011年11月,丁红琴的丈夫患上尿毒症,不但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万般无奈下,丁红琴求助泰州当地媒体。第二天下午,丁红琴就接到了来自泰州杨向明的电话。问清情况后,丁红琴次日就收到了杨老师通过邮局寄来的5000元钱。三年中,杨老师还多次关心她家庭的情况。丁红琴从电视上意外得知恩人去世后悲痛不已,特地赶到现场吊唁。这时,杨向明瞒着家人资助丁红琴的善举才被“曝光”。
吊唁现场,杨向明家乡泰兴蒋华镇的乡亲赶来了,聚在一起叙述杨向明的种种“好”。邻居朱国章和孙子生活在一起,但家境困难,连孙子起码的生活费都不能自给。杨向明知道后,每学期都会送去500元,从初中开始一直资助到该生毕业。今年农历正月初四,他听说村民吕红的父亲中风没钱看病之后,立即从口袋里掏出1000元给吕红送去。
学生给他递纸条,喊他“杨老师爸爸”
每个同学的生日他都记得,并且会送上生日礼物
杨老师生前是泰州市实验学校5年级三、四班的数学老师,同事卢丽萍教语文。这几天,对卢丽萍来说,杨向明并没有“走”。她的脑海里总浮现出他略带羞涩的微红的笑脸,耳畔总回响起他略带泰兴口音的欢声笑语,而回忆得更多的是杨老师对学生的“好”。
杨向明办公桌的抽屉里放有一个药盒,以及若干糖果、巧克力、小点心,而这些都是学生准备的。卢丽萍说,他们班上有个女生,因家庭原因经常不做作业,杨老师找她谈心,对她说:“我知道你一定是有原因的,只是不想告诉老师,是吗?”见她点头,杨老师故意放低嗓音说:“我们约定一下,以后你只要交作业,老师就在班上表扬你,行吗?”就这样,小姑娘的数学作业本天天出现在杨老师的桌上。过了几天,杨老师又对她说,只要她每天完成大部分作业,就奖励她一块糖或巧克力。从此,那个学生就不折不扣完成杨老师的数学作业了。而如果哪个学生一旦头疼脑热、拉肚子,杨向明便会打开他的小药盒,给孩子先服上个小药丸,然后通知其家长,或者送医院。
杨老师还将每位同学的生日记在笔记本上。每位同学生日那天,都能收到他送上的礼物。礼物可能是一副乒乓球拍,也可能就是一张祝贺卡片。2006年,班上有个同学,父母离异跟随祖母生活,性格孤僻。杨老师见他缺少学习用品,便默默地给他添置好;星期天将他带到家中玩耍;节假日登门辅导。后来这个孩子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杨老师爸爸,您是我最亲的人!”“杨老师爸爸”这个特殊的称呼在同学中流传开来,大家后来都愿意这么称呼他。
杨老师平时就是个爱管事的“老好人”
女儿即将参加高考,父亲的牺牲让她一夜长大了
杨向明走了,最悲伤的莫过于其家人。昨天,杨向明的妻子任晓红及其73岁的父亲杨镇祥,接受媒体集中采访时仍难掩心中的悲痛。
记者了解到,杨向明救人时妻子任晓红就在现场。杨向明翻越栏杆下河时,任晓红正四下找可以帮手的木棒。棒子找到后,杨向明已经慢慢沉入水中。记者在警方提供的视频中看到,任晓红见丈夫沉底后,不停地跺脚、跺脚,最后瘫倒在地。在接受采访时,任晓红没有后悔当时“让”丈夫下河。在她看来,当天丈夫救人和其以前爱“管事”一样,是习惯使然。一次,她和丈夫一起出门,丈夫看到路边有一个电线杆倾斜了,一旦倒下,势必会伤及行人。丈夫随即打电话给有关部门,结果接电话的部门称那地方不属他们管。但丈夫不依不饶,硬要接电话的部门前来处置,直到电话那头答应为止。第二天,不放心的他再次回到现场查看问题电线杆有没有修好。而丈夫生前这样爱“管事”的例子太多。
“孩子现在怎么样?”有人向任晓红抛出了这样的“敏感”问题。原来,杨向明今年18岁的女儿小杨,正在读高三,还有20多天就要高考。任晓红告诉记者,昨天,女儿已经正式返校上课了。前天晚上,她提出要送女儿到学校,结果被拒绝了。女儿特地将闹钟调前了10分钟,昨天一早自己步行去了学校。女儿还宽慰妈妈,她会振作起来的,好好学习,好好上课,才对得起爸爸。“我感觉女儿一夜长大了,这也许是丈夫留给我的最大的财富吧。”任晓红眼睛里透出些许光亮。(扬子晚报记者 王国柱 通讯员 张小燕 沈杰 张心培)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