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重要场所,是青年学子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人生驿站。“与其说是缘分,不如说是遭遇”,有人这样形容大学生宿舍。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成长背景的年轻人朝夕相处在一起。
透过宿舍文化,我们可以看到学风的状态、学生的心态;而健康向上、和谐融洽的宿舍生活,也有利于青年学生良好学风、阳光心态的养成。
从本期开始,《新青年》版推出“走进大学生宿舍”系列报道,聚焦这个特殊的生活场景,展现青春的精彩,倾听青春的叹息,放飞青春的梦想。
和“学霸”舍友的“鸡毛蒜皮”
王伟健 余 婷
周六早上10点,南京大学某学院大三的学生方芸回到宿舍拿书,她的男朋友在楼下等她。“早上5点半,我的‘学霸’舍友已经起床去学习,直到晚上10点半才回来,每天都是这样。”方芸告诉记者,她有一个“学霸”舍友。“学霸”舍友非常爱学习,和其他室友在一起的时间也非常少。即便这样,她们之间仍存在着许多矛盾:
方芸口中的“学霸”舍友是指李敏。方芸这样形容李敏的生活:不怎么和同学接触,性格孤傲,也不参加学校的活动,“她的世界里只有学习。”
李敏来自农村,自小就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方芸相反,习惯晚睡晚起。两人不同的作息给彼此的宿舍生活造成了一些不愉快。在方芸看来,李敏睡觉不能有灯光和打字键盘声。“如果她睡不着,会怪我们”。
方芸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她生病了,在床上咳嗽。睡在对面床的李敏发短信让方芸不要发出声音,咳嗽声打扰她睡觉了。方芸的眼泪瞬间就流了下来,感冒发烧舍友还不允许自己咳嗽。她强忍住泪水,蒙着被子睡觉。第二天早上,李敏为了表达自己昨晚的不满,起床动静特别大。“砰”的一声关上门,夺门而去。躺在床上被关门声震醒的方芸特别生气,虽然她没有和李敏直接起冲突,这件事却放在心上成了个疙瘩。“宿舍每个人作息时间不同会产生很大的矛盾。”方芸说。
学校装了空调,方芸习惯冬天开空调,李敏认为冬天开空调浪费电。方芸提出,空调电费由她一个人来出。李敏不同意,认为这样不公平,电费就需要均摊,方芸出全部空调费是对她的歧视。最后她们提出了很多方案,比如温度在零下之后就开空调,比如有一半宿舍开空调的时候她们也开空调,比如所有人都在宿舍的时候就开空调……这些规定具体实施下来又困难重重。因为总会碰到有人生病等特殊情况。空调问题到现在,还是李敏和方芸之间难以协调的矛盾。“她太斤斤计较,不愿被占一点点便宜。”方芸如是说。
“她的事情通常我总是最后一个才知道。”方芸说,最让她受不了的是李敏的那点小心机。申请奖学金,出去做交换生或者是在做什么兼职,李敏从来不会跟方芸讲,方芸都是从别人口中听说的。李敏喜欢向方芸借笔记,方芸生病了没去上课向李敏借笔记,李敏却不肯把笔记借她。在方芸看来,缺少诚意是她们俩最难交心的原因。她们表面上会互相搭上几句话,但都不会把话聊到心坎上。
“女生宿舍和男生宿舍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女孩心思都比较缜密,比较敏感。一点点小的事情,都会引起一些小矛盾。而女孩子之间的矛盾都是深藏的,不会说出来。鸡毛蒜皮小事都会日积月累成大矛盾爆发。”方芸说。
南京大学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家费俊峰认为,宿舍问题的实质是人际沟通的问题。要避免矛盾,首先可以制定一个统一的宿舍规则,把作息时间也放进去,会减少很多矛盾。其次学会有效的人际沟通,一方面我们没有办法苛求舍友,舍友没有义务向你汇报一切;另一方面,要学会和舍友去有效沟通,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温和的方式去表达感受而不是批评,可以缓解沟通问题。
(应被采访人要求,文中方芸和李敏是化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