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可以找到开心的理由
本报记者 卞民德
山东大学中心校区12号楼511宿舍,是经济学院6个大二女生的“家”。
这个临时组建的小家庭,原本只有4位成员。去年暑假过后,有两位舍员分别从外语学院和护理学院转过来。没多久,6个女生就变得熟络起来,用她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已经到了“亲密无间”的地步。
宿舍的面积并不大,总共也就10多平方米。靠两边墙的位置,摆放着3张高低床,1个分为6格的储物柜,中间是1张长桌。对于来自不同地域的6个女生而言,剩余的活动空间的确不太多,相处起来难免会有些磕磕绊绊。
“作息习惯不一样,这个想学习,那个想睡觉,还有的想上网,尤其是几个独生子女,原来都是被父母宠着的,在这里可没有像家里那么好的条件。”作为宿舍长,闫婉姝没少批评过舍友,也没少挨过批评。
在朱聪看来,每个人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有时候回到宿舍特别烦,因为一点小事就可能会冲舍友发脾气。“要是对方当时不体谅、不忍让的话,三言两句就得吵起来。”
前段时间发生的大学室友投毒案,成为6个女生常常谈起的话题。除了为当事者惋惜外,她们更发现今天这份情谊的珍贵之处。
这些梦想着可以一辈子做朋友的女生,对处理宿舍关系一直有自己的办法。“大的矛盾都是由平时的一些小事积攒起来的,越是藏着掖着,就越是会出问题,所以有话还是要直说,坦诚相待,把心里的疙瘩解开。”
在511宿舍,流传着这样一句不成文的“舍训”:你可能会因为一些理由不开心,但是你总可以找到一些理由开心。就在几天前,赵欣楠还在电话里活用这句话,好好地“教育”了向自己抱怨的父亲。
更多的时候,6个女生之间跳跃的是和谐的音符。一起上课下课,一起打水吃饭,一起唱歌逛街。从外语学院和护理学院转来的崔梦琦和武玉琼,虽然只在这里生活了半年多,但一直过得很舒心,丝毫没有一个新来者可能会有的陌生感。
前不久,张梦莹和朋友一起在学校的生活区租了个铺位,做起了卖小饰品的生意。5个舍友不仅在精神上给予支持,而且利用课余时间轮流去店里帮忙。这让初尝创业梦的张梦莹特别地感动。
“我们现在就跟一家人一样,姐妹情深,可以说是‘又红又专,全面发展’。”说起跟舍友的关系,6个女生笑着打趣,甚至“恨不得把她们娶回家”。
“天天在一起学习生活,相互之间非常熟悉,可以说是彼此远离父母后的第二拨亲人。”经济学院团委书记兼学工办主任蔡清香认为,室友关系比同学关系更进一层,宿舍集体生活,是走向社会前的一堂丰富的人生课,值得每个大学生认真对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