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西共有290名考生通过审核取得保送生录取资格。他们中,14人被保送到北京大学、19人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其余学子也分别被保送至全国各重点高校。这些成绩优秀,在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的保送生们,被学生、家长以及外界称为“学霸”。那么,“学霸”们牛气的成绩背后,又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能力呢?
记者本次抽样调查的20名“学霸”,要么在学科竞赛上拿奖拿到手软,要么综合成绩名列前茅。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多次听到同学当面称他们为“神”。一位高三年级组长得知记者来意,也点点头说:“好,我把那几个‘神’叫过来。”看到调查结果后,记者才明白他们被称为“神”,不仅是成绩好,还有其他种种不凡的“神力”。
“学霸”新解
能文能武多才多艺
记者在互动百科中输入“学霸”一词,得到如下解释:有多重涵义,原指把持学术话语的人,现专指专注于学习,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分数很高的学生;有时也特指在期末测试或者重大考试中,考前进行突击学习的人群。
但事实上,记者在采访多位“学霸”后发现,如今的尖子生多数闲不住,校园里外的事只要觉得有意思、有收获,就乐于参加。在给名校的自荐表上,这些成绩最牛的高三生除了填成绩、填学科竞赛获奖情况外,也要写清楚自己高中阶段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兴趣爱好。
翻过这些学生的自荐表后,记者了解到,受访的“学霸”们大多有如下特点:一.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专注于学习,也乐于参加实践活动。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爱读书,不死读书。热爱旅游,向往自由。三.他们能文能武,多才多艺。既能在数理化学科竞赛中披金戴银,又可在运动场上披荆斩棘,还能音乐舞蹈、吟颂诗词。
个案分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不光是课本学习,课外书目也多有涉猎;不光积累书本知识,也会抽空去游览大好河山,体会大自然的神奇。
今年被保送到北大印地语专业的女生陈可琦,在南昌外国语学校是公认的才女。她爱看书,爱画画,除了繁重的学习,每天都会抽一些时间专门看课外书。“我看的书大部分是文学方面的,我还会看《中国新闻周刊》,现在我每天都会做摘抄,这个习惯是高一形成的。”当过语文课代表和学习委员的她被老师定义为“学习认真,有韧劲,很执著,有自己的思想”。现如今,她已是学校文学社的社长,负责向学生征集稿件、审稿,配图片等事项。“我觉得这份工作让我的组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做事也会更仔细,受益匪浅。”
几位被采访的“学霸”均表示“很喜欢旅游,去过一些地方,想去更多的地方。”记者发现,他们的足迹加起来,覆盖了大半个中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