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三:“明星梦”光鲜耀眼人人爱 成功还是要靠一步步攀登
老师如是说:成功要靠一步步攀登 后门生没有能最终成腕的
每逢招生考试,必有很多“人情生源、条子考生”难以避免,作为表演系主任的郝戎老师自然更是如此。但他很坚定地表示:“我这样告诉他们,一方面你们会要求中戏培养出顶尖的表演人才,另一方面你们又想走后门,我要说的是,‘中戏这块牌子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砸了’。所以,通过考试的考生,如果有关系,我们是举贤不避亲。如果没考上呢,也许是你的孩子不适合干这行,因为说到底,演员这个职业是要靠天赋吃饭的,天赋最重要。我们老师要做的也只是慧眼识才。”最后,郝戎老师还特别强调说:“后门生,即使你考进了中戏,就现在看来,也没有一个成腕儿的!”
考技艺更看重人品
很多老一辈艺术家都曾经把“做戏先做人”这句话挂在嘴边,郝戎老师昨天也特意强调了这句话。但如何通过几分钟的考试时间,能窥视到一个学生的人品呢?原来老师们也确实眼光独到,郝戎老师也透露:“虽然考生们上场考试的时间只有几分钟,但老师们很会观察他们的细节,比如从穿戴上看考生的审美。有的考生考完也不收拾东西就下场了,但有的人就很细致。还有的考生经过提醒会很快回来帮忙,说明他对生活是有热情的,只是有粗粗拉拉的习惯。”有的考生提醒他帮忙,他也不伸手,“这样的我们不能要,说明他对生活很冷漠。”还有,进入三试以后,老师会特别提醒考生不要化妆,有一个女生被老师勒令“出去洗脸”,这个女生就哭了,老师就问她“你这么情绪化,还能不能继续考试?”她哭着说:“我再试试。”后来这个学生还是考上了,老师其实也是在考察她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后郝戎老师还希望通过媒体呼吁“让艺考降温”,“不要仅仅看到演员的一夜成名,演员是非常辛苦的职业,选错了一辈子痛苦,我觉得社会上对艺考也应该降降温。”
短评:艺考磨练还有很长
不管有多少人觉得应该降温,艺考这几年都热到烫手。而且从现在的趋势来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会保持高烧状态。
不管有多少专家指责所谓的明星效应,我们依然觉得,这么多学生参加艺考,并不仅仅是娱乐产业发展的原因,而更透露出教育及培训环节中的一些问题——哪所小学周围没有几个艺术培训机构?不光在北京上海广州,很多地方都是这样。没有音乐美术技巧傍身,很多小朋友在学校里往往被认为没有特长。从小就开始培养“艺术天赋”,上到高中觉得正常途径未必能上大学,对文化课要求相对较低的艺术类院校,自然成了这些孩子们的另一条途径:好歹也是所大学——国家承认的学历。
我们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尽管围在中戏和北电的大多号称自己对表演实在感兴趣,但这些年来毕业的学生的确也有近九成因为各种原因而改行。真对表演如此热爱?再过十年看看有多少人还在这个圈子里就是了。“明星班主任”崔新琴说得好,一开始就有机会成名的人,几率实在太少,而她的学生之所以很多人现在都成了明星,就是因为他们有毅力,能坚持。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于演员来说,北电、中戏这样的艺术专业学校的求学经历,不过是一种入门,真正要成为表演大师,都是长时间磨练的结果。而这种磨练,自然也包括来自学业和生活的寂寞和煎熬。
(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