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网>>教育>>2012高考报道_人民网教育频道_权威全面报道高考 |
张艺执 |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五、破解专业密钥
(一) 什么是本科专业目录?
按教育部2012新颁发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国大学的本科学科分为学科门类、专业类、专业三级。学科门类是最大的学科,学科门类下设专业类,专业类下设专业,专业是学科的最小划分单位。高考招生填报志愿中的专业,指的就是学科的最小划分单位。本科共有12个学科门类,其中理科4个: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科8个: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其中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和管理学均可文、理兼招兼报。12个学科门类下设专业类92个,共506种本科专业。新本科目录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4种专业;经济学门类下设专业类4个,17种专业;法学门类下设专业类6个,32种专业;教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2个,16种专业;文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个,76种专业;历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6种专业;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2个,36种专业;工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1个,169种专业;农学门类下设专业类7个,27种专业;医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1个,44种专业;管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9个,46种专业;艺术学门类下设专业类5个,33种专业。
新目录分为基本专业(352种)和特设专业(154种),并确定了62种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分别在专业代码后加“T”和“K”表示,以示区分。
(二) 本科目录与研究生目录有何区别及联系?
全国大学一级学科排名和国家重点学科采纳的均是研究生学科和专业目录,而本科生的专业目录与研究生学科和专业目录相比有较大的不同,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故而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举例来说,本科专业目录中的12个学科门类共下设学科类92个,而目录内专业达506种之多,可研究生的11个学科门类下设一级学科80个,而二级学科(学科、专业)却仅为363种。再比如,本科的专业目录中将“心理学类”(包含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专业)放在理学门类中,而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却将“心理学类”(一级学科包含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三个二级学科)放在教育学门类中。但是,有些学科门类二者却是完全相同的。比如,本科专业目录哲学门类的哲学类中包含哲学、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四个专业,均可以在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的哲学类(一级学科)中“对号入座”。
(三) 为什么要了解专业内涵?
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除了凭感觉、凭印象、凭自己已有的对高校及专业的了解外,还必须详细了解欲报考专业的实质性内涵,即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研究领域、师资队伍、科研特色以及就业与升学前景等。
1.了解专业内涵至少有三大作用与好处。(1)明白自己将要学什么,毕业以后做什么。这样可增强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好、学深、学业有成。(2)将自己最没有兴趣甚至厌烦的专业淘汰掉,也就是尽可能不选择这样的专业。填报专业志愿一般都应做到“自寻保底”,也就是自己主动选择1~2所前1~3年录取分数最低并且有可能也是今年最低分的专业(校线专业)或者是校线附近的专业(详见本书高级制胜篇)。知道、了解了专业的主修课程,就可以将含有自己最没有兴趣甚至是厌烦的课程的专业淘汰掉,也就是不选择这样的专业作为保底专业。(3)可避免或减少凭想当然、望文生义填报志愿所带来的后悔与无奈。现在,随着人才与市场的挂钩,一些新专业应运而生,其专业名称很有吸引力。有些大学为了在招生时能吸引考生,将一些不易吸引考生的传统专业的名称改成了很“前卫”、“动听”的名称,如在专业名称中加上了“国际”、“工程”、“技术”等诱人的字眼,吸引了大批考生报考。例如,某省曾有一位获物理竞赛一等奖的考生,看到某所以工科为主的著名综合大学中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就想象这个专业应当是研究航天火箭推进器和燃料的,于是抱着从事航天事业的幻想,毫不犹豫地填报了这个专业,入学后才发现该专业就是过去的锅炉专业。虽然锅炉专业也是国家建设所必需的专业,但其对此专业的学习毫无兴趣、厌学,且由于该校是工科院校,专业面很窄,转系、转专业均不可能,为此后悔不已。
2.选择专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1)备选专业近2~3年的招生计划;(2)备选专业(一所学校一般不少于10个)近3~5年的录取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3)国家重点学科及开设高校名单(见本书资料附录);(4)全国80个一级学科评估排名(见本书资料附录);(5)教育部公布的上年度本专科专业的就业状况(公布的是全国普通高校规模以上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其规模分布情况,共涉及本科专业194个,高职/专科专业264个,其中本科还公布“211工程”院校相应专业的就业状况)。
相关专题 |
· 2012高考报道_人民网教育频道_权威全面报道高考 |
新闻排行 | 重点推荐 |
视频新闻 | 更多>>> |
|
重点推荐 |
高考资讯 备考辅导 院校报考 互动交流 |
2011招生计划及简章高考最新动态高考视点高考政策各地动态新闻人物家长必读 高考大纲语文数学外语物化生历地政文综理综作文作文素材库满分优秀作文 高校招办访谈招生动态高校信息库院校信息专业动态模拟填报系统志愿填报技巧 在线做题估分高考论坛高考博客圈讨论区考试经验交流试卷上传试卷下载许愿送祝福 |
欢迎教育机构、媒体、高校、出版单位联系合作! 电话: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热线 4008-100-300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考生服务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8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