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教育界人士指出,青少年体质下降,深层原因植根于现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将体育引入考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考试是当下学校教育最重视的、也是唯一的评价体系和激励办法。动用“考试法宝”去遏制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势头,只能说明问题有多严重。
更值得思考的是,体育考试能在多大程度上撬动现实;体育对于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又能否通过考试这座桥梁就架起通途,得以实现。
如果体育考试撬动的,只是学校和家长对体育会否拖了考试分数“后腿”的担心,那么体育考试就会成为临时抱佛脚之举,难免沦为应试教育的又一变种。对体育在教育中的价值和地位认识不足和实践缺失,引入考试最多算是个警示,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至于体育对青少年成长的价值,NBA(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著名球星科比高中时代的教练格瑞格·道纳的认识超越了学生体质:“体育可以培养孩子的个性,还有一些优秀的品质,比如辛勤工作、敬业、守时、遵守诺言、管理时间,这会让他们在以后生活中很受用。”这些品质,能通过对考试的重视获得吗?《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也提出:“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
其实,正是由于对体育中所蕴涵的教育功能的忽视,已导致两种极端现象出现——专业运动员从小脱离学校教育,退役之后面对社会四顾茫然,从搓澡到卖艺的例子屡见不鲜;普通学校体育教育的边缘化,则使得青少年体质不断下滑。无数戴着眼镜的孩子坐在电视前看着奥运冠军摘金夺银,回到现实中,想运动则要面对场地、时间、课业的重重阻碍,体育的社会价值如此断裂,更不是仅用考试就能弥合的。
面对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严峻现实,有行动总比没行动好,考试是第一步,但的确只是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