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多觸感設備彌合人機交互鴻溝

2025年04月14日08:37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多觸感設備彌合人機交互鴻溝

從虛擬現實、康復治療到人機通信,觸覺技術改變了人類與數字世界互動的方式。雖然早期的觸覺感知設備主要借助振動提供觸覺,但技術進步為多觸感設備打下了基礎。這些設備融合了振動、皮膚拉伸、壓力和溫度等多種觸覺感知形式,在虛擬世界中搭建起真實的觸覺橋梁。

開啟多維觸感新紀元

美國萊斯大學機械工程學教授瑪西婭·奧瑪利在近期刊登於《自然綜述:生物工程》雜志的論文中表示,傳統可穿戴觸覺設備大多依賴於振動來模擬觸摸感覺。然而,隨著傳感和驅動技術不斷取得進步,可穿戴設備正向多觸感領域進發,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體驗,從而彌合人機數字交互之間的鴻溝。多觸感反饋意味著設備能同時向用戶提供多種類型的觸覺刺激,比如壓力、皮膚拉伸等。

例如,美國斯坦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攜手設計出一款名為Haptiknit的針織袖套,利用基於壓力的感知來模擬多種觸覺,為可穿戴設備開辟了新的可能。

Haptiknit通過結合柔軟織物與小型氣動系統,能為用戶提供真實的壓力感。相比振動裝置,用戶對Haptiknit的壓力反饋定位更加准確:他們能更好地分辨出單個觸點的位置。此外,內置的執行器以不同速度連續充氣時,還能模擬出連續撫摸的感覺,給用戶帶來更加愉悅的體驗。

美國西北大學則研制出一款僅有指尖大小的新型可穿戴設備,其通過全自由度致動器、藍牙連接和微型電池,無線模擬多種觸覺體驗,如振動、拉伸、壓力、滑動和扭動等,有望徹底改變虛擬現實中的觸覺感知。

發表在《科學》雜志的論文指出,這款裝置旨在利用微型磁鐵與線圈產生的磁場,激活皮膚內不同深度的機械感受器,為用戶提供相比傳統振動馬達更豐富的觸覺。

解鎖人機交互更多可能

可穿戴多觸感設備有望在醫療保健、機器人以及沉浸式虛擬體驗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例如,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中,此類設備可通過讓用戶感受數字對象來增強沉浸感,從而改善游戲、培訓模擬和教育體驗。在醫療保健和康復方面,此類設備如果用於運動技能訓練、中風后康復等,有助於增強患者與周圍環境的互動。另外,這些設備內置的輔助技術和應用程序可利用觸覺界面,將聽覺或視覺信息轉換為基於觸摸的信號,從而幫助視障或聽障患者。

西北大學研發的最新設備不僅可用於“觸摸”材質質感,給顧客提供更好的在線購物體驗,還能為遠程醫療保健提供觸覺反饋,將音樂轉化為物理觸感從而使聽障人士能夠“感受”音樂,甚至能幫助視障人士識別周圍環境。

Haptiknit研制團隊也考慮將其集成到輔助設備中,幫助人們進行康復訓練或改善日常移動能力。

遠程操作和機器人技術也將從中受益。能提供多觸感反饋的遙控機器人系統使用戶能從遠處“感覺”物體,從而提高機器人手術等精細任務的精確度。

精密性與實用性仍待提升

不過,科學家也表示,確保此類設備在技術精密度、用戶舒適度以及實用性之間取得微妙平衡,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首先,需要對人類觸覺有更深入的了解。觸覺技術之所以在豐富性和真實感方面落后於視頻和音頻,部分原因在於皮膚接觸機制極其復雜,皮膚彈性、受體分布和濕度等外部因素的差異會改變觸覺刺激的感知方式。

其次,由於彈性、水分甚至體毛的變化,每個人的皮膚對刺激的反應都不同,這種善變性使設計普遍有效的設備變得異常復雜。另一個問題是觸覺掩蔽,即多種觸覺可能會相互干擾,從而降低觸覺感知的清晰度。

更重要的是,了解大腦如何處理同步觸覺信息,對於提升未來設備的性能至關重要。

科學家提出了幾種可能重新定義可穿戴觸覺技術的新興驅動方法。例如,聚合物驅動依賴在受刺激時會改變形狀或紋理的智能聚合物,為觸覺感知提供了一種更輕便靈活的新途徑﹔流體驅動利用加壓空氣或液體產生動態觸覺,在柔性機器人和基於紡織品的觸覺可穿戴設備中越來越受歡迎,為設備舒適性提供了新的可能﹔而熱驅動通過加熱或冷卻來模擬真實感覺,日益成為增強虛擬環境沉浸感的優選方法。(記者 劉 霞)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