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建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

胡金焱
2025年04月07日09:0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光明論壇】建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

 日前,教育部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推進會暨2025年教師隊伍建設重點工作部署會,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部署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重點工作。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建設教育強國基礎工作。高校是吸納攬儲人才的“蓄水池”,是城市招才引智的“橋頭堡”。打造高水平的高校教師隊伍,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引領發展、增強服務社會能力的客觀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著眼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要求明確了教育的方向和目標,為新時代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時代高校教師應以教育家精神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將教育家精神內化為立德樹人的思想動力。教師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領路人。加強教師自身建設,要以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為魂魄,厚植家國情懷﹔要以育人智慧、躬耕態度為血肉,養成扎實的功底、過硬的能力、勤勉的態度、科學的方法﹔要以仁愛之心、弘道追求為情感,用職業情懷塑造心靈、傳承知識。當前,各地和高校應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各類培訓,包括教育教學理論、教學方法、學科前沿知識等方面的培訓,幫助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例如,復旦大學組織青年教師沿著紅色足跡開展主題社會實踐,讓教師在實踐中感悟初心使命,將實踐成果轉化為教學科研中的鮮活內容。未來,應當充分發揮教師黨支部在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加強對教師的思想引領和政治把關,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也可以通過設立各類教師榮譽獎項,如優秀教師獎、師德標兵獎等,對在立德樹人工作中表現突出的教師進行表彰和獎勵,增強教師的職業榮譽感和責任感。

完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師德師風評價是教師隊伍建設的第一評價標准,要健全完善教師榮譽體系,強化引領示范,形成“以點帶面、示范引領、見賢思齊”的生動局面。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強對師德師風建設的領導,優先謀劃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弘揚尊師重教傳統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不斷健全完善責任落實、教育引導、宣傳激勵、考核評價、監督懲處等相關制度規范,強化全方位管理,在教師職稱評聘、導師遴選、項目申報等過程中全面落實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同時,推進教師思政與思政教育同頻共振。要准確把握高等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構建形成以教師思政為牽引,課程思政、專業思政、隊伍思政、文化思政、學生思政環環相扣的育人體系。例如,武漢大學通過編印發放學習材料、舉辦新教職工崗前培訓等方式,引導教師深入學習師德規范和教育理念,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各級各類學校還要完善多方廣泛參與、客觀公正科學合理的師德師風監督機制,探索建立師德師風監督員制度,定期對學校師德師風建設情況進行監督評議。

以科技創新為引擎,建設一支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新時代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更加強烈。高校教師應立足學科前沿,聚焦國家重大需求,追求卓越與開拓創新,推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突破。一是打造科技領軍教師隊伍。要發揮科技人才集聚效應,下大力氣引育一批領軍人才和學術帶頭人,加快實現高水平人才由量的積累向質的提升轉變。要加強基礎理論研究支持,引導學者潛心鑽研、鍛造精品,著力培育標志性研究成果。二是打造一流創新教師隊伍。教師是學術創新體系的重要構建者,要聚焦國家和區域重點產業鏈,緊密結合市場和產業發展需求,組建高水平研究團隊。要以科技創新機制帶動有組織的科研,創新科研機構、科研平台設置與運行模式,健全考核評價與投入產出聯動,提升教師科研能力水平。三是打造積極進取的教師隊伍。要探索校地校企人才共享共育機制,培養造就一批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等拔尖創新人才。要大力支持青年教師在科研攻關中挑大梁、做主角,完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優化人才工作生活生態環境,搭建各類人才發展的基礎平台、成長平台、激勵平台,形成一支富有生機活力、能夠支撐未來發展的青年人才隊伍。要大力營造人才為本、尊重人才、信任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的良好氛圍和發展生態。

(作者:胡金焱,系青島大學黨委書記)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