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校校長圓桌論壇舉辦——
華文教育工作者共探華教轉型

近日,2025年海外華校校長圓桌論壇暨第四屆歐洲華文教育學術研討會舉辦。海內外華文教育專家學者、華校校長、教育工作者代表近200人參會,圍繞“人工智能背景下華文教育的發展路徑”主題,共同探討人工智能技術賦能華文教育發展的創新路徑與實踐策略。
“溫州大學擁有92年的辦學歷史,持續發揮‘僑教育、僑研究、僑文化’的發展優勢,推進僑特色建設。在人工智能技術深刻重塑教育生態的當下,探討AI 賦能華文教育創新等議題意義重大。有必要探索智能化教學手段與傳統文化傳承的融合路徑,著力解決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實踐難題。”溫州大學副校長王舜說。
會上,溫州大學海外華文學校建設與發展評估中心成立。溫州大學華僑學院院長包含麗圍繞《海外華校建設優化提升指引》,詳細闡釋了海外華校“標准化、正規化、專業化、信息化”為核心的“四化”建設框架,分析了對全球華校教學管理、師資培養、國際生源拓展等方面的全方位評價方案。包含麗認為,溫州大學在推進華文教育過程中,持續推動海外華文教育高質量發展。學校將依托歐洲華文教師職業發展中心等現有平台,深化華文教育理論研究﹔計劃打造一系列具有示范效應的華文教育精品課程,研發一批貼合海外教學實際的優質教材﹔同時,建設海外華文教師《國際中文教師証書》考點,進一步完善海外華文教育的師資認証體系。在品牌項目打造上,學院將延續過往學術品牌的影響力,繼續舉辦第五屆“我和華文教育”征文比賽,定期開展華文教育國際研討會等。
會上,來自海內外的18名華文學校校長、華文教育研究學者作了發言。捷克布拉格愛華學校校長鄭萍分享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華文教育教學資源的獲取方法以及教案、教學方法的改變。德國九州中文學校校長嚴萍認為,人工智能是海外華文教育的得力助手,能發揮“文化中介”的重要作用。意大利羅馬中華語言學校校長蔣忠華從教學與管理實踐出發,分析了人工智能背景下歐洲華文教育教學改革的路徑。馬德裡華僑華人中文學校執行校長、西班牙中文學校聯合總會會長劉芸結合教學實踐,闡述了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華校學生學業評估方法。
活動由溫州大學主辦,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溫州大學)、溫州大學華僑學院、浙江華僑網絡學院和溫州大學歐洲華文教育研究所共同承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