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勇於嘗試、挑戰自我,擁抱新經濟——

開拓大學生就業發展新渠道

本報記者 楊颯
2024年04月23日08:31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開拓大學生就業發展新渠道

臨近畢業,大四學生小肖還是不知道自己該找什麼類型的工作。是選擇按部就班、相對“穩妥”的傳統崗位,還是選自主性強卻更具挑戰性的自由職業、靈活就業?這些困惑和擔憂讓他在就業季“添了一樁心事”。

靈活就業是找不到工作后“無奈”的選擇嗎,靈活就業者怎麼得到必要的社會保障,第一份工作選擇自由職業會不會影響今后的發展?春招正在進行,記者就此展開採訪,助畢業生解開心中困惑。

靈活就業對實踐技能要求較高

對靈活就業,家長和學生往往有著不同的理解。

應屆畢業生佳佳的家長楊羽近來比較焦慮:女兒找工作不太順利,自己希望她“在大城市落腳,找到穩定的工作”,目前還沒有結果。當記者問起是否接受女兒靈活就業時,楊羽支支吾吾地說:“靈活就業?那不是找不到工作才會選的嘛。”

佳佳的心態則較為輕鬆,“我覺得隻要有發展空間,靈活就業也可以。”

據華東交通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王彤介紹,靈活就業是一種自由度較高的非合約式就業,具有非全日制、臨時性、階段性和彈性工作時間等特點,是個性化程度較高的就業形式。對部分高校畢業生來說,靈活就業有助於他們在經濟上實現自立,減輕家庭負擔,同時,對拓寬就業新渠道、培育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作用。

靈活就業最早是針對“4050”再就業人員(指處於勞動年齡段中,女40周歲以上、男50周歲以上,本人就業願望迫切,但因自身就業技能單一等原因,難以在勞動力市場競爭就業的勞動者)而言的。專家認為,大學畢業生的靈活就業與常規意義上的靈活就業不盡相同,更多體現出鮮明的群體性特征,應該精細劃分、精准施策。

在2020年發布的《關於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中,明確規定了三種靈活就業方式,即:個體經營、非全日制和新就業形態。其中新就業形態包括網絡零售、移動出行、線上教育培訓、互聯網醫療、在線娛樂等行業。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黨委副書記陳姚告訴記者,他專門做了關於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的調研,調研發現,當下高校畢業生所鐘情的靈活就業,更多的是依托平台經濟,利用算法進行工作內容匹配和共享,大多屬於新就業形態。

“大眾需要對靈活就業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從國際上看,發達經濟體的靈活就業發展已久、就業質量也較高。隨著我國經濟轉型、社會的專業分工度越來越高,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靈活就業有了更大的空間與可能。”陳姚表示,“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靈活就業對職業技能的要求比較高,特別是實踐性技能,因此更加適合有一定專業技能,能夠經得起市場檢驗的工作類型,隱含著一定的進入門檻。”

選擇靈活就業需要提前規劃

陳晨已經大學畢業一年有余,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從開網店到做直播他都曾涉足,“相當於把時下最新的工作樣式都嘗試了”“干了自己想干的好幾種工作”。他坦言,“這樣確實會面臨一些經濟上的風險,產品賣得好的時候收入很高,賣得不好就收入銳減,要提前做好規劃。”

陳姚提醒,靈活就業者往往不在固定的組織環境中,面臨著缺乏組織認同等考驗,以及來自家庭和輿論的壓力。同時,靈活就業可能會帶來比傳統崗位更大的工作壓力,對就業者如何平衡收入與產出、工作與生活要求更高。

他認為,對大學生來說,靈活就業其實是擁抱新經濟,勇於嘗試、挑戰自我的很好手段。無論大學生是在校還是已畢業,都可以通過靈活就業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專業實操實踐能力。尤其是在校期間,依托平台兼職開展靈活就業試錯成本較低,也可以作為通往未來職業的有效過渡,通過真實的市場補足校園中相對缺失的實踐環節,提前培養大學生的職業技能,可以增強其就業競爭力。同時,“靈活就業不等於自由散漫,能自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工作時間和工作收入上的不確定性,要求大學生對自身性格、意志、能力、家庭支持和工作適應性等有全面的認知和評價,之后再去謹慎選擇,絕不能頭腦一熱就盲目投身。”

多位專家提示,應屆畢業生如果第一份工作就選擇靈活就業,更需要提前謀劃。如果到了走出校門之際才想起靈活就業,往往意味著職業規劃不到位、就業方向了解不深入、入職准備不充分。隻有提早規劃,科學、理性、審慎地認識自我、了解行業,才能為自己的第一份職業順利開展打好基礎。

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多樣化就業

最讓大學畢業生擔心的是,靈活就業的相關社會保障夠不夠?

記者梳理發現,不少地區已就此出台了相應政策。比如,對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給予一定數額的補貼﹔給予創業補貼和創業培訓補貼,提供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等。此外,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既可以選擇以個人身份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也可以選擇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在採訪中,有學生向記者表示,自己感受到了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關懷。比如剛辦理了靈活就業手續,就接到了來自社區的電話,“工作人員說,隻要住在這個社區,社區就一定會對我負責。這讓我感到很溫暖。”

王彤也觀察到,目前各地針對靈活就業勞動者權益保障的政策正不斷完善,對靈活就業群體休息、報酬、公積金存繳等方面的合法權益進行有效保障,並提供暢通的維權渠道。

陳姚建議,靈活就業畢業生要主動了解、掌握並利用好相關政策。對畢業生的支持和保障,既可以從基層社會單元入手,也可以從企業平台方著手,減少畢業生的后顧之憂。從高校角度來說,學校內部的職業規劃課程或指導也要與時俱進,積極吸納靈活就業相關內容,讓學生能夠更充分地認識靈活就業的工作內容和職業形態。

多位教師認為,高校應倡導多樣化就業,鼓勵畢業生認真考慮除了考公、考編之外的其他就業方式。“多樣化既體現在就業類型、單位層次上,也體現在就業地域上。通往成功的途徑有很多條,高校畢業生不應一葉障目,把前途限制在特定范圍內。”

王彤認為,高校應著力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讓大家認識到,在求職乃至人生的路途上,‘步進’才能進步,‘功成’才能成功,先實現自我‘升值’才可能升職。”

(文中佳佳、楊羽、陳晨為化名)

(記者 楊颯)

(責編:李昉、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