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李楠:高等教育要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支撐和賦能作用

人民網記者孫競 李依環
2024年04月17日13:43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發展新質生產力,教育具有基礎性作用。”第61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期間,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秘書長李楠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如何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成為重要時代命題。

李楠談到,大學處在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交匯點上,中國的大學有責任也有能力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育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地結合起來,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支撐和賦能作用。

“我認為這個作用不僅是大學服務國家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大學走向世界一流的中國道路。”他指出,隻要沿著這條道路堅定地走下去,就能同時實現國家富強、科技進步和大學一流。“但是這條路並不是平坦大道,需要我們付出艱苦努力。”

那麼,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高等教育如何更好發力?

李楠認為要重點抓好四方面的轉變工作:一是突破研究型大學的固有模式禁錮﹔二是擺脫以學科建設為目標的路徑依賴﹔三是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綜合改革﹔四是多一點擔當盡責的使命責任。

“當前,生產力的發展樣態與過去一兩百年有很大變化。”李楠表示,對於高等教育而言,需要突破原有的研究型大學模式,在創新源頭開展產學研合作,在產學研合作中實現技術轉移,通過創新和轉移來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從而更好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型大學,走出世界一流的中國道路。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中,學科分類扮演重要角色。李楠認為,對於高校來說,應當超越學科禁錮,以需求為導向解決問題、培養學生,以科研的大突破來帶動學科高質量發展,而不是為了學科發展、追求評估排名開展形式化科研、拼盤式科研。當前許多高校在這方面還需要轉變思路和觀念。

“學者工作在學術生態中,大學發展在社會環境裡。好的生態環境需要大家共同營造和維護。這是歷史責任使然。”李楠在採訪中特別談到了學術生態話題。他認為,高等教育人需要回歸常識不忘初心,少一些急功近利,研究真問題、作出真貢獻。(視頻拍攝/剪輯:蘭志飛)

(責編:李昉、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