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新職業呼喚新標准新規范(社會雜談)

張一琪
2024年04月22日08: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近日,一則新聞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上海開放大學開設陪診師培訓班,咨詢電話絡繹不絕,火熱場面令人驚奇。而因為分配到各區的名額有限,無法滿足需求,導致培訓班延期舉行。“一位難求”突顯陪診師這一職業的市場廣闊、需求旺盛。

陪診師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職業,工作的主要內容簡單來說就是“陪同看病、代人取藥、代人問診”。這項職業的產生有著復雜的社會背景。

“空巢老人”和都市異鄉人的看病需求是催生陪診師的主要因素。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當前我國已有超過1.3億的“空巢老人”和超過1.25億的跨省流動人口。面對挂號、繳費、分診、排隊時,年輕人尚且無法勝任,老人則更是無所適從。“空巢老人”、來到都市打工的人群,還有異地就醫的患者,除了面對就醫各項流程之外,可能還有兩地醫保銜接問題,不熟悉流程就可能事倍功半。

孤獨感則是另一方面。據相關統計,陪診師接到的需求中,來自“空巢老人”及其子女的需求是最多的。因為工作原因,子女有時無法抽身陪同老人去醫院,面對疾病和就醫流程的雙重壓力,老人會產生一種孤獨感。來城市看病的患者,面對陌生的城市和醫院,同樣也會產生孤獨感覺。有一個人陪伴在左右,能減輕患者所面臨的壓力。

因此,一個既能幫助搞定就醫流程,又能慰藉情緒的職業——陪診師應運而生,受到了老人、異地就醫患者,甚至包括年輕人的歡迎,這可以稱得上是一份有溫度的職業。

陪診市場是一片藍海,當越來越多的人涌入這片“海”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問題。低門檻導致服務質量下降,無法滿足患者就醫過程中的各種需求,給患者造成不好的體驗。沒有具體的行業標准、專業規范、評價體系以及清晰的收費標准,陪診師、患者、醫院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劃分尚不明確,這些都制約著陪診師職業化發展。

從陪診培訓“一位難求”、患者陪診服務需求高漲等現象可以看出,陪診師目前是切實需要的,因此,要採取措施加強規范和引導陪診行業發展,讓這份有溫度的職業擁有新標准新規范,能夠真正造福患者及其家屬。

首先是強化陪診行業監管。適用於陪診行業的行業規范、法律法規、合同協議標准等應根據實際情況盡快出台,推動行業規范發展,保障從業者和患者的權益。近年來,一些醫療行業“黃牛”假借陪診服務來擾亂市場、坑害患者,相關部門應該加強打擊非法行為,探索建立黑名單制度、職業信用體系等,淨化陪診服務市場。

其次是推動陪診職業認証體系建設。職業化是陪診服務發展的必由之路。建立健全陪診職業認証體系,不僅可以提高陪診職業准入門檻、提升服務質量,還可以激發陪診從業人員活力,推動行業的整體升級。而現在已經有相關的職業包含一定的陪診服務,比如社群健康護理員,其職能就是保健咨詢、代理、陪護及公共衛生事件事物處理。

此外,鼓勵社會組織、職業院校等開展陪診師培訓,向陪診師傳授為老服務基礎知識和陪診服務專業技能,兼顧職業道德教育,使陪診服務更加專業化、規范化。

令人欣喜的是,一些地方已經先行一步,不同程度地開展了許多工作。上海除了開設培訓班之外,還在起草相關團體標准。浙江杭州開設陪診師相關培訓,提升職業技能,還能夠幫助失業人員再就業……

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職業體系的逐步建立,陪診行業將會迎來更大的發展。

(責編:李依環、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