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青春在火熱實踐中閃光”系列報道——

“科技+文創”,讓文化資源從歷史中“走出來”

大連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本科生 張藝壤
2024年03月15日12:55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前往鄉村調研,增長本領才干﹔堅守科研實驗,勇攀技術高峰……剛剛過去的寒假,許多大學生積極投身基層社會實踐,在廣袤大地上拓寬視野,且行且思,為社會發展淬煉青春“三色”。  

人民網特別推出“青春在火熱實踐中閃光”系列報道,特邀大學生代表化身“觀察員”分享實踐故事和心得感悟,希望廣大青年學子在新征程上唱響青春之歌,在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鏡頭記錄時代變遷,讓文化符號搭乘數字技術的東風,去到更廣闊的天地……作為大連理工大學“京”戈鐵“碼”實踐團的一員,這個寒假,我跟隨團隊前往北京調研博物館和科研院所,努力讓文化資源從歷史塵埃中“蘇醒”,在光影交錯裡“生輝”。

這次實踐之旅,我們探訪了故宮博物院、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等文化單位,還走訪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等技術單位,在傾聽文物“獨白”、感知歷史溫度的同時,更加關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數字化文旅建設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科技+文創”融合模式孕育新突破的當下,歷史與現實碰撞,帶來了更多機遇。數字文創是我們主研的專業領域,希望通過技術集成搭建數字化的橋梁,帶領觀眾穿越時空的界限,直觀感知到歷史文化的發展脈絡。

從文物展櫃到交互屏幕,從文創產品到前沿技術,我們在虛擬現實技術的奇妙體驗裡感受歷史文化,在脈絡清晰的“成長線”中體會人文關懷,在“非遺”傳承的極致細節中把握情感聯結。我體會到了祖國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堅定了文化自信,也激發了更多創作靈感。

日常生活中,我對博物館和文創商店“情有獨鐘”。每當看見文物的衍生文創,都讓我心生驚喜。每次駐足,我都會思考文創產品和歷史之間的聯系,思考如何把“京”戈鐵“碼”實踐團的團隊精神和技術優勢,更好地融入到文創產品當中。

在實踐團中,我主要研究3D建模技術,我希望通過數字化的方式,給予觀眾身臨其境的體驗。依托學校校史館提供的歷史圖紙資料,我曾經制作了大連理工大學主樓的三維模型,還原主樓的全貌,呈現出主樓在各個歷史階段的變化。

用創新驅動永無止境的追求,用情懷踐行數字文旅的使命。作為實踐團不斷發展壯大的參與者和見証人,我看到——從實現AR抗美援朝主題數字化文創,到利用NFC技術展示歷年大工校徽、復原歷史人物的3D模型……在我們的努力下,更多歷史文化獲得了“活”起來、“走”出去的機會。

深入火熱的基層實踐,10萬余字的調研報告記錄著我們從懵懂探索到嘗試創新的全過程。目前,團隊累計完成了五篇成果報告,被遼寧省科學技術館、大連理工大學校史館等單位採納。

“做更有意義的事”,是“京”戈鐵“碼”實踐隊的使命。我也將不斷學習和摸索交互式、數字化技術,努力用更多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宣揚歷史文化,踐行紅色使命,為文旅事業的發展貢獻我們的青春力量。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