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李依環 實習生聶陳昱
2024年03月08日13:37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方便面24小時不消化”“喝牛奶致癌”……近年來,關於食品安全的謠言被反復炒作,屢禁不止。近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孫寶國告訴人民網記者,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他再次提交關於強化食品安全謠言整治力度的提案。
孫寶國表示,對於食品安全謠言,需要快速、反復地破解,更要自信、有技巧地講好食品與科學、食品與文化的故事,傳播正能量,為食品產業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輿論環境。
建議開展食品安全謠言專項整治行動
“近兩年,有關食品安全的謠言屢禁不止,其中也有別有用心者,利用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不了解和焦慮心理,惡意造謠、謀取個人利益,動搖公眾的食品安全信心,滋生不滿情緒。這種情況既不利於我國食品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也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孫寶國說。
孫寶國表示,在食品安全的謠言中,也有不少固有認知誤區被反復炒作,如“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十大垃圾食品名單”“食品添加劑有害”等。“這些認知誤區普遍存在傳播范圍廣、迷惑性強、群眾接受度高、有外力持續推波助瀾等特點。”孫寶國說。
對此,孫寶國建議,聯合開展行動,從國家層面梳理、發布食品安全與健康領域的頑固謠言清單﹔鼓勵高校、科研機構、科技社團等發揮食品領域科學家的重要作用,以科技界共識的方式對謠言內容進行科學、全面的解讀﹔加強開展廣泛、深入、持久、多平台的科普宣傳,讓科學跑贏謠言,讓謠言止於智者。
孫寶國提出,要加大對不實信息、謠言的清理整治力度。對於一些長期散布不實信息、謠言的機構及個人加大監管、懲罰力度﹔強化各信息發布機構自我監管責任。同時,探索建立多部門協同的謠言治理體系,明確食品安全謠言治理的目標職責、責任單位和工作機制,盡快塑造風清氣正的食品安全輿論環境。
依靠科技創新持續提升食品質量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好食品安全是全社會的共同期待。“中華民族有獨特的飲食文化和飲食結構,我們要率先研究、推進食品科技創新。”孫寶國說。
他談到,食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安全”與“健康”。傳統食品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風味、營養、健康需求,就要依靠科技創新來促進產品質量的提升,促進傳統食品生產現代化﹔要依靠科技創新把經驗變成科學,把手藝變成工藝,把人工操作變成智能控制,食品產業的現代化才會越做越好。
“食品產業的轉型升級需要創新驅動,創新驅動的本質是人才驅動,沒有創新型人才,創新就無從談起。”孫寶國指出,目前,我國食品行業人才相對匱乏,且分布不均,這制約了行業的創新發展。
對於食品領域的人才培養,孫寶國認為,需要健全相關機制,有意識地培養滿足食品行業需求的創新型人才,鼓勵科技人才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寫在車間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