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國兩會“教育強國”高端訪談

丁奎嶺代表:“三跑”並行,提升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科技創新能級

人民網記者 李依環 實習生聶陳昱

2024年03月08日13:58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重要的戰略科技力量,是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軍,是國家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2024年全國兩會上,聚焦如何有效提升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科技創新能級,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丁奎嶺提出,要在資源投入上“跟跑”,在校企合作上“並跑”,在搶佔制高點上“領跑”。

穩定的科研資助是高校科技創新的“壓艙石”

對於“跟跑”,丁奎嶺表示,指的是穩定投入的增長速度要跟上高等教育發展的速度,發揮調結構的“杠杆”作用,推進高校有組織科研。

他指出,長期以來,不少高校都面臨著科研特點和科研投入不匹配的矛盾,即穩定投入的增速跟不上高校開展有組織科研的需求。

“穩定的科研資助是高校科技創新的‘壓艙石’,是科學家投身科技攻關的‘定心丸’。”丁奎嶺談到,過多的競爭性經費勢必會讓科研從“以目標為導向”向“以項目為導向”轉變,不利於形成原創性、顛覆性的創新成果。

他建議,進一步加強統籌中央、地方、高校、企業等多元化資源投入,構建一個涵蓋不同階段、不同層次、不同群體的穩定資助體系,讓穩定投入的增長速度要“跟跑”上高等教育發展的速度。

深化高校與創新型企業的協作融合

丁奎嶺認為,要在校企合作上“並跑”,深化高校與創新型企業的協作融合,發揮強耦合的“雙主體”作用,共同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高校和企業同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打開邊界形成‘目標共識、人事共通、任務共擔、成果共享’的協作機制。”丁奎嶺說。

以上海交通大學近年開展校企合作的實踐為例,丁奎嶺分享了相關經驗。他談到,首先,雙方要找好切入點,對於目標要達成高度共識﹔其次,要突破人才流動與考核的傳統限制,讓人才以靈活的方式兼顧校內研究與產業落地﹔最后,雙方要各司其職、各展其長,依靠成熟且彈性的成果共享機制,在互利的基礎上充分激發雙方的活力。

找准、找對需要攻克的科技制高點

“科技創新不能只是蠻干盲干,還要有指揮棒,有方向感,要找准、找對需要攻克的制高點。”丁奎嶺表示,要准確把握科技制高點的戰略重點,發揮指方向的“頭雁”作用,引領高校科技創新進程。

丁奎嶺指出,找制高點不僅要盯著全球科技領域的熱點、空白點,也要有自己的戰略布局與戰略定力,堅持走結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創新之路,貫通“0到1”和“1到100”的創新鏈,從多個維度搶佔科技制高點。

在人才培養方面,丁奎嶺強調,在培養更多具有全局觀念和前瞻判斷力的戰略科學家基礎上,我國還要引育更多前沿領域的全球頂尖科學家、有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科學家,並形成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人才梯隊,在搶佔科技制高點的過程中,成為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領跑者”。

(責編:郝孟佳、熊旭)

特別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