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廣西馬山縣發力攀岩事業

山裡娃跳起“岩上芭蕾”(一線調研)

本報記者 李 縱 鄭 壹
2023年06月13日08: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馬山籍選手韋芳婷在比賽中。
  趙志岸攝(人民視覺)
  圖②:游客在三甲攀岩小鎮喬老河中劃船。
  黃 羽攝(人民視覺)
  圖③:游客在三甲攀岩小鎮體驗攀岩。
  馬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制圖:張芳曼 汪哲平

  游客在三甲攀岩小鎮露營。
  黃 羽攝(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山石叢立,廣西馬山縣曾經發展艱難﹔攀岩運動,帶動這裡轉型發展。6年多來,馬山縣依托得天獨厚的岩壁資源,舉辦多場賽事﹔推進攀岩運動進校園,培育后備人才﹔運營攀岩小鎮,發展體育旅游產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走進馬山縣,感受體育運動的獨特魅力。

  

  紅水河畔,石山連綿。從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區驅車約100公裡,便來到全國首個攀岩特色體育小鎮的所在地——馬山縣。

  自去年8月以來,馬山縣先后舉辦了廣西青少年攀岩錦標賽、中國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賽(廣西馬山站)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五屆運動會攀岩比賽等活動。攀岩小鎮人氣日益高漲,與此同時,一支由當地娃娃組成的國家少年攀岩集訓隊(以下簡稱“國少隊”)也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這支隊伍在國際國內大賽中屢創佳績,帶領一個又一個孩子走出深山、擁抱未來。

  攀岩和馬山因何結緣?農村學校與國家集訓隊有怎樣的故事?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如何依托攀岩產業走上致富之路?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進了馬山縣。

  找到方向,石頭山成了“香餑餑”

  在金剛山岩場的自然岩壁上,幾名攀岩愛好者正向上攀爬。“攀岩圈的人逐漸都知道這裡了。”田家怡來自西安,有兩年攀岩經驗。“這裡”,指的是馬山縣古零鎮羊山村三甲屯,是攀岩小鎮的中心區域。

  全國首個攀岩特色體育小鎮為何落戶馬山縣?這還得從2017年的一場攀岩比賽說起。

  2017年5月,中國—東盟攀岩精英挑戰賽在三甲屯開賽,比賽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38名專業選手和攀岩愛好者參加。“當時我們還邀請了中國登山協會的成員,看到這裡的自然岩壁后,他們直夸‘干淨、整潔,非常適合發展攀岩項目’。”馬山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局長黃旭進回憶。2017年8月,在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中國登山協會和當地政府的推動下,全國首個攀岩特色體育小鎮落戶馬山縣,給“因山而困”的人們帶來發展的新機遇。

  馬山縣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山叢立、土壤瘠薄,產業發展一度十分困難。“以前,村民們看著大山直犯愁,想的是怎麼把山打掉、把石頭賣掉。沒想到,現在這石頭山竟成了‘香餑餑’。”古零鎮鎮長黃麟惠不禁感慨。

  得益於優良的自然岩壁條件,馬山縣找到了發展方向。三甲屯舉辦了中國—東盟攀岩精英賽、中國—東盟山地戶外體育旅游大會攀岩大師賽等一系列國際國內攀岩賽事,馬山縣攀岩小鎮的名聲越來越響。

  有了土壤,“育種”工作也不能耽擱。為培育后備人才,2018年,中國登山協會、廣西壯族自治區體育局、南寧市體育局和馬山縣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議,決定成立國家少年攀岩集訓隊(馬山組)。“我們邀請國家攀岩隊教練、洲際定線員、全國優秀攀岩運動員等53人走進全縣23所學校,擔任專(兼)職攀岩教師,為攀岩教學、訓練提供技術指導。”馬山縣教育局副局長陸珍介紹。

  在多方努力下,“攀岩進校園”計劃迅速推進。目前,馬山縣共建成人工岩壁3254.72平方米,實現全縣11個鄉鎮學校攀岩設施全覆蓋,惠及學生1.8萬余人。為了讓更多孩子認識攀岩、愛上攀岩,馬山縣教育局還大力推進體教融合。全縣有23所中小學開設了攀岩課,古零鎮初級中學還組織編寫了校本教材《攀岩》,每班每周都會上一節攀岩課。“課上主要講解攀岩的理論和技能,希望能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國少一隊教練何琪說。

  向上攀登,孩子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走進古零鎮初級中學的攀岩館,映入眼帘的是一面15米高的岩壁,上面並排設置了兩條攀岩速度賽標准賽道,每條賽道上分布著11個腳點和20個手點。速度賽道旁邊是更“崎嶇”的難度賽道,與之相接的是4.5米高的攀石賽道。攀岩比賽分速度、難度、攀石3個大項,難得這所山區學校擁有全種類賽道。作為西南地區最大的室內專業攀岩館,眾多攀岩賽事在這裡舉行。

  為了方便管理,國少隊在馬山設置了兩支隊伍,一隊設在古零鎮初級中學,二隊設在馬山中學。“一隊有30多名隊員,大多是初中生和小學生,白天上課,晚上6點開始訓練,一直練到晚上9點﹔二隊有50多名隊員,以高中生為主,除了晚上訓練,上午10點到11點半也有訓練。”國少二隊領隊李雲俠介紹。

  上午10點,馬山縣學生韋俊歡便來到人工岩壁下,開始了一天的訓練。他加入國少隊已經5年多了。目前,男子速度賽的世界紀錄是5.0秒,韋俊歡希望今年自己的成績能達到5.5秒。

  5年前,韋俊歡參加了國少隊的選拔考核。考核很嚴格,除年齡、身高、體重、臂展等基本要求外,還要參加3個月的試訓,熟悉攀岩的基礎訓練項目,通過最后的模擬考核才能轉正。“為保証隊員全面發展,速度、難度和攀石這3個項目,我們都要出題考核。”何琪說。

  隊員入選后,教練會制訂詳細的訓練計劃,並根據每名隊員的實際情況做相應調整。國少二隊教練王超介紹:“在攀岩運動中,速度項目就像百米賽跑,對爆發力要求較高,因此我們會著重做仰臥收腹、平板支撐以及實心球多角度的砸、拋運動﹔對難度項目和攀石項目來說,加強懸吊式力量是關鍵,需要借助彈力帶做負重抗阻和單杠訓練。”

  “我以前有些腼腆,攀岩讓我變得自信,訓練和比賽中的每一次突破都讓我很有成就感。”國少二隊隊員盧思炎說。而對韋俊歡而言,學習攀岩像打開一扇窗,“和來自全國各地的選手切磋,不僅可以取長補短,也讓我見識到更廣闊的世界。”

  起步艱難,國少隊曾經缺生源、缺教練

  “耽誤學習怎麼辦?”“學攀岩有啥出路?”國少隊最初征集隊員時,這是家長問李雲俠最多的兩個問題。2019年9月,作為國家攀岩隊助理教練的李雲俠被派往馬山中學組建國少二隊,他們遇到的一大難題就是生源問題,很多家長甚至覺得攀岩是“不務正業”。

  2019年,當地出台了《馬山縣義務教育階段攀岩特長生升學辦法》,明確符合條件的攀岩特長生可特招進入當地重點中學。“升學通道打通了,給家長們吃了一顆‘定心丸’。”李雲俠說。此外,馬山縣每年會舉辦5至6場攀岩月賽,根據月賽排名,推優參加全國的攀岩比賽。

  攀岩成為東京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后,越來越多的國際國內攀岩比賽競相舉辦。很多家長看到自家孩子的月賽名次不錯,還有機會參加大型比賽,態度慢慢轉變。

  除了為孩子們提供升學保障,馬山縣還與廣西科技大學、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等高校達成合作,為高校輸送攀岩人才。

  “哪怕以后不做專業運動員,也可以去攀岩館當教練,或者去學校做攀岩教師。有一技之長,未來也能多個機會。”李雲俠的話說到了家長心裡,孩子們學習攀岩的熱情逐漸被點燃。

  漸漸地,生源穩定了,師資的問題凸顯出來。“目前,縣裡的培訓主力是中國登山協會派下來的教練,本土編制的攀岩教練較少。以古零鎮初級中學為例,目前,我們隻有2名編制教練,剩下3名都是外聘的。”黃旭進介紹。

  何琪就是其中一名本土編制的教練。2018年2月,從廣西科技大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畢業后,何琪便入職古零鎮初級中學,成為一名攀岩教練。雖然家人一度不太理解,但馬山縣對攀岩事業的大力支持,以及孩子們對攀岩的渴望讓何琪對未來很有信心。“今年,我們將聯合中國登山協會舉辦2至3期針對攀岩教練的培訓班,希望幫助教練們更新知識儲備,強化專業技能。”黃旭進說。

  嶄露頭角,馬山運動員獲得百枚大賽金牌

  抹好鎂粉,15歲的胡李勝雙手握緊岩壁上的手點,右腳踩在距離地面約1米高的腳點上,屏息凝神,靜候發令。3秒倒計時結束,他便躥跳出去。腳尖用力蹬踩,雙腿輪流發力,雙手交替上攀,身體在近乎垂直的岩壁上有節奏地迅速移動,像在跳一曲岩上芭蕾舞。

  在觀眾的吶喊聲中,胡李勝一氣呵成,以7.49秒率先拍板完攀。隨著腰間的安全繩緩緩降落,他鬆了一口氣,咧開嘴笑了,“這是我目前的最好成績!”

  胡李勝練習之初,成績經常墊底,經過教練悉心調教,他找到了自己的優勢。在去年舉行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五屆運動會攀岩比賽中,他獲得了甲組男子標准速度決賽亞軍。

  “我很喜歡攀岩,再難也從沒想過退縮。”李彥郯今年14歲,在比賽中總能冷靜地找出最佳攀爬路線。去年,她獲得廣西區運會攀岩項目甲組女子難度決賽冠軍和攀石決賽亞軍。

  “平常訓練我們都按正式比賽的要求來。”作為教練,何琪很高興馬山少年被人們“看見”。

  去年11月,攀岩項目首次列入廣西區運會比賽項目,來自馬山的運動員共摘得9枚金牌、8枚銀牌、9枚銅牌。參加甲組女子速度賽(標准賽道)的黃欣怡更是以8.245秒的成績打破了全區紀錄。

  截至2023年5月,馬山縣運動員共參加多項國際國內比賽,累計獲得金牌100枚、銀牌90枚、銅牌80枚。

  蓬勃發展,體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娃娃們爭氣,像一張張名片,擦亮了馬山的招牌。如何把人氣變為收益、帶動當地發展?

  馬山縣引入公司負責攀岩小鎮的運營和管理。目前,在攀岩小鎮的中心區域內,已開發22面岩壁、553條專業攀岩線路,建成了登山棧道、攀岩平台、專業攀岩館、索道攀岩(飛拉達)、汽車營地、露營大草坪等配套設施。“專業運動員可以享受比賽,不會攀岩的人也能在這裡享受戶外運動的樂趣。”三甲攀岩小鎮景區運營管理負責人廖洪詩說。

  體育產業發展起來了,村民們守著大山也富了口袋。

  羊山村村民梁芳玲以前在外務工,攀岩小鎮開業后便回到村裡,在村委會的統一培訓下,他成為飛拉達基地的安全員。“我的工作主要是幫游客穿脫頭盔、安全帶、手套,有時候幫忙搭帳篷和燒烤,每月能掙3000多元。每到節假日我都忙不過來,收入也更多!”梁芳玲笑著說。

  黃夢姿跟隨丈夫來到攀岩小鎮,在金剛山岩場附近的“攀岩之家”當起了管家。黃夢姿介紹,除了提供歇腳的地方,“攀岩之家”還有染香囊、石膏拓印、陶泥DIY等項目,這就拓寬了老人、兒童等客源。隨著體育旅游深度融合,經營業態越來越豐富,2022年,馬山縣接待旅游人數達到400多萬人次,旅游收入共計26.89億元,有力拉動了消費,助力鄉村振興。

  “未來,我們還將完善攀岩小鎮的基礎設施建設,組織開展微型馬拉鬆、騎行、越野等戶外短途運動體驗項目,培養體育旅游新業態,把馬山攀岩的招牌越擦越亮!”黃旭進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13日 15 版)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