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職業教育產教聯合體落地還要邁過哪些坎

2023年05月16日08:46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職業教育產教聯合體落地還要邁過哪些坎

建設市域產教聯合體,對當下的職業教育來說,是熱詞,也是關鍵詞。

這份熱度來源於教育部日前印發的一份文件——《關於開展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的通知》(下稱《通知》)。文件要求,2023年底前建設50家左右,2024年底前再建設50家左右,到2025年共建設150家左右的市域產教聯合體。

事實上,在中辦、國辦去年12月印發的《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中,市域產教聯合體便被重點列出。《意見》明確,省級政府以產業園區為基礎,打造兼具人才培養、創新創業、促進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功能的市域產教聯合體。

這幾天,山東濰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產教聯合體、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教聯合體、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產教聯合體,四川瀘永江融合發展示范區產教聯合體……各地陸續成立市域產教聯合體,旨在攜手打造融合發展、職教示范和產業創新高地。

市域產教聯合體,能夠解決哪些問題?在建設落地過程中,又應重點關注哪些緊隨而至的難點與問題?

1.直面堵點:將職業教育與行業產業區域發展深度捆綁

開展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為了什麼?與以往產教融合模式有何不同?

“產教融合是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最大優勢,也是改革的難點與重點。”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歐陽忠明告訴記者,這些年來,在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下,產教融合在促進職業院校轉變傳統辦學觀念和模式,主動面向、融入、服務和引領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產教合而不融、校企合作不深不實”“校熱企冷”等問題依然存在。

歐陽忠明認為,為直面且解決產教融合中的堵點問題,《意見》提出了建設政府、企業、學校、科研機構等多方參與的市域產教聯合體的任務。“這有利於將職業教育與行業進步、產業轉型、區域發展深度捆綁,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創新良性互動機制,破解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匹配度不高等問題。”

在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高職研究所研究員周海英看來,這一舉措或將解決兩大痼疾:“過去,不少產教聯合體存在虛擬化、空心化、表面化的問題,現在則是強調實體化,有利於與企業進行更深層次的人力資源協作﹔過去,一些院校貪大求全,追求大企名企,現在是重視本土市域、產業園區、要素聚集等,有利於更好整合運用周邊產業園區企業資源,貼近社會市場需求。”

“職業教育與其他類型的教育有所區別,外部依賴性強,也更需要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等主體形成合力,協同育人。‘聯合體’的創建是政、校、企、行業、產業等多元主體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一種創新模式。”湖南師范大學職業教育研究所教授唐智彬表示,在用足區域政府政策的同時,發揮各方優勢協同育人,為解決學校人才培養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的“技能錯配”提供了可能途徑。

市域產教聯合體,建什麼,如何建?同樣是實踐過程中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

對此,《通知》提出,聯合體依托的產業園區總產值在本省份位於前列,主要以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為核心主導產業,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聯合體職業教育資源富集,涵蓋中職、高職(含職教本科)學校,吸納普通本科學校作為成員,搭建聯合體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校企共建產業學院,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緊密結合。

2.實施難點:“聯而不合”需關注

頂層設計已出,如何將文件落地,成為當下的重中之重。《通知》指出,聯合體內各類主體協同配合,成立政府、企業、學校、科研機構等多方參與的理事會(董事會),達到產權明晰、組織完備、機制健全、運行高效的實體化運作要求。

但多方合作聯動如何保障,依舊是唐智彬擔憂的重點問題之一。他說:“市域產教聯合體作為產教融合新載體,多方合作過程中各主體的聯動將是一大難題。例如,政府面對這一新產物,在協同發展保障制度方面可能依然存在‘政策真空’,導致‘校熱企冷’‘合而不融’等問題,過去職教集團辦學模式中的問題可能會重演。”

歐陽忠明也表示:“建設市域產教聯合體涉及多方利益主體,一般情況下,同一區域存在多所不同類型的院校,舉辦方也不盡相同。由於隸屬關系不同,經費渠道各異,多數單位自成一體,要實現產業園區、學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多方主體與地方的同頻共振,如若沒有完善的保障機制,便會出現市域產教‘聯而不合’的現象。”

“相較於以往的產教融合,市域產教聯合體覆蓋面更廣,涉及要素更多。如何體現‘市域’特征也是一大難題。”唐智彬說,市域內職業教育發展的不平衡、資源配置不均衡,都將會影響市域產教聯合體一體化的發展進程。

周海英提醒,要注意國有資產相關政策問題。“聯合體實體化運行,涉及公辦高職院校國有資產與民營企業非國有資產的混合所有制問題。各種形式的社會資本以資金、知識、技術、管理、設備等要素實質性參與投資辦學、產教聯合的過程,就是公辦高職院校產權結構逐步轉變的過程。在這種合作與轉變過程中,容易形成資產上的利益捆綁,也容易踩到國有資產流失的‘紅線’,因此,國家層面亟須出台相關政策規避風險。”

這一問題,也被歐陽忠明提及。他進一步分析,混合所有制辦學是當前高職院校改革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實踐中,教育的公益性與企業的資本逐利性之間長期存在“公私”矛盾,加之高職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諸多問題尚不明晰,比如資產的劃定、產權的明晰、基於產權結構的現代法人治理體系、基於產權屬性的內部運行機制等,這些問題均讓辦學主體尚存顧慮,阻礙了我國高職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的推進。

3.發展建議:構建產教聯合資源共享平台

面對難題,如何破解?

“聯合的關鍵在於,能否建立有效平衡各相關主體利益的連接方式,建立產教協同創新治理機制,注重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歐陽忠明指出,政府要落實規劃、指導、協同、監管等職能,優化重大產教項目政府服務方式,將工作落腳點放到推動聯合體協議有效落實、保障各參與方權益、政策對接支持等方面。針對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職業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等地方認為“不敢碰”“不好講”的難點,應引導基層大膽試、大膽闖,比如,可以由政府牽頭打造一到兩所混合所有制的產業學院作為范本。

唐智彬則建議,政府部門應建立常態化機制,補足相關保障政策措施,明確定位各方職責。利用財政杠杆,增加資金投入,整合資源,尤其是職業教育資源,強化服務供給,修訂完善相關政策,加強政策引導與組織協調,宏觀調控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過程。

“同時,要以市場紐帶牽引聯合體持續創新,成立理事會,推動聯合體建立價值共創、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協同創新機制,通過明確的共同目標和市場利益紐帶形成緊密合作關系,統籌推進平台團隊建設、科技項目研發、技術成果轉化、創新創業孵化、社會職業培訓、教育教學改革、校企協同育人等工作。”歐陽忠明指出。

“更重要的是,園區企業要有長遠戰略視野,避免短期利益追求,要著眼於通過聯合體助力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創新創業,促進自身的技術創新、產品升級。”周海英進一步指出。

“應構建一個由政府主導,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多方參與的產教聯合資源共享平台。”唐智彬強調,這個平台可以實時共享各方資源儲備與資源需求,促進區域內各職業院校、行業企業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充分發揮空間集群效應,建立動態資源配置機制,形成市域產教聯合體資源一體化共享的生態格局。

(記者 晉浩天)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