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方便可及、價格可接受、質量有保障的目標邁進——
普惠托育,緩解帶娃焦慮
近3年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20億元,累計新增普惠托位20萬個﹔多地出台條例或行動方案建設多元化托育服務體系……一項項有力舉措,正逐漸緩解群眾生育養育焦慮,更好地滿足人們多樣化、個性化的托育需求。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作為嬰幼兒照護的重要組成部分,托育服務是一項重要民生工程,也是促進三孩生育政策落地的重要配套措施。受訪專家表示,當前,我國托育服務體系發展勢頭良好,但從總體看,仍處於起步階段,還面臨一些發展中的堵點難點,須進一步補齊短板,打造方便可及、價格可接受、質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務。
托育服務仍處於起步階段
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徐灣社區托育園,10多名幼兒正在兩名育嬰師和一名保健員的帶領下,將手中的玩具雪花片串到毛根條上。社區居民王女士的小孩就在其中。
2021年7月開園的徐灣社區托育園,是一家公建民營的普惠性社區托育園。據介紹,該托育園面向街道和社區0—3歲嬰幼兒家庭,提供全日制、半日制、計時制的普惠托育服務。
“我和愛人平時工作比較忙,看到小區裡新開了這家托育園,走路幾分鐘就能到,就把孩子送過來了。”王女士說。
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的李女士也曾被“誰來帶娃”困擾。家中有兩個孩子,老大在讀小學,老二剛滿一歲。“我們是雙職工家庭,父母身體又不好。”李女士道出了當時的糾結:孩子小,送幼兒園沒到齡﹔雇保姆,花費大,且有點不放心。
后來,李女士所在公司的樓下開設了一家托育中心,解了她的燃眉之急。如今,右手抱娃、左手拎包,成了李女士上下班的標配動作,“托育中心在一樓,我們公司在四樓,接送孩子很方便。”
當下,不少年輕人對照看3歲以下嬰幼兒感到力不從心,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育意願。“生育后的養育、托育對身處職場的年輕人來說尤為重要。”上海外國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黃綺表示,若能優化解決“托育難”問題,實現幼有善育,或許可有效提升年輕人的生育意願。
近年來,我國托育服務體系發展勢頭良好,越來越多的家庭從中受益。但從總體看,我國托育服務仍處於起步階段,面臨一些發展中的堵點難點。
首先,托育服務需求旺盛與供給不足的矛盾突出。數據顯示,三成以上嬰幼兒家庭有托育需求,但現有托育機構入托率僅為6%左右,托位供給存在較大缺口。截至2021年底,我國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為2.03個,距離“十四五”期末4.5個的目標尚存很大差距。
其二,普惠機構覆蓋率低,市場上一些托育機構收費價格偏高。居住在湖北省宜昌市的崔女士幾年前就碰到過類似問題。身為初中老師的她,平時忙於工作,難有充足的時間帶娃。“不是沒考慮過送寶寶去托班,但找了幾家,價格實在不便宜,最后還是請老人幫忙照顧。”
其三,托育服務領域人才短缺,有效監管機制尚不健全。黃綺認為,大多數家庭在選擇托育機構時都會關注服務質量,包括機構資質、師資水平、內外環境、照護內容等,但在現實中,各托育機構提供的服務質量參差不齊,一些非正規機構游離於相關部門的監管體系之外。
托育需求呈多樣化趨勢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完善促進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標准規范體系和服務供給體系”﹔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要求“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2022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7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圍繞嬰幼兒照護難點明確具體任務……
為滿足不同家庭多樣化的托育需求,規模較小、靈活性較高、適配性較強的家庭托育點應運而生。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日前就《家庭托育點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人口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茅倬彥認為,家庭托育點是對當前托育服務的有益補充,制定辦法既是對這種新型托育模式的鼓勵,更是一種規范。
普惠托育服務,方便可及是基礎。在上海,“家門口的寶寶屋”成了寶媽寶爸熱議的話題。去年9月,靜安區江寧路街道率先啟動嵌入式、標准化社區“寶寶屋”建設。走進“寶寶屋”,敞亮的房間干淨整潔,各種益智玩具和小型娛樂設施擺放齊整。孩子們在專業育兒師的帶領下,搭積木、做游戲。
這些“寶寶屋”建在哪兒?有的整合社區資源,建在黨群服務中心、為老服務中心等設施內,有的利用居住小區配套設施、街面房屋等建設,還有的向轄區內的幼兒園購買服務共同建設。據介紹,“十四五”期間,上海市街鎮“寶寶屋”的覆蓋率將達到85%,中心城區街鎮將達到100%。
“我們選托育機構最看重獨立安全的戶外場地”“師資水平與服務質量是我最關心的”……隨著對孩子安全重視程度的提升與科學育兒理念的深入,家長越來越看重托育機構的專業性。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的章女士一家原先反對送孩子上托班,擔心孩子不適應環境。可后來她發現,托班老師通過專業指導不僅解決了讓人頭疼的戒尿布問題,還通過讓其他小朋友邀請參與游戲的方式,緩解了自家小孩不敢主動社交的問題。談起托育服務給孩子和家庭帶來的變化,章女士一家非常滿意。
“托育機構不能像過去一樣隻照看孩子,還要做到科學育兒。”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睿迪柚柚早教托育中心園長梁孟妮說。她所在托育中心的小孩大多來自周邊3公裡內的小區,年齡不超過3歲,最小的隻有4個月。這裡設計了多款早教游戲,還有戶外運動課堂,也會根據幼兒成長需要搭配每日營養餐。
托育園內,有不少人性化設計,如高於一般高度的門把手、門側邊的防夾手設計、泡沫包裹的桌角等。“監管部門對我們的硬件設施有明確要求,要做到對嬰幼兒友好安全。”梁孟妮說,托育園的衛生保健、消防安全等環節都馬虎不得。
托育短板需大力度補齊
0—3歲嬰幼兒是社會上“最柔軟的群體”,需要大人更敏銳的觀察與照料。在中國兒童中心早期兒童發展部副部長王瑛看來,照護嬰幼兒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僅要照料他們的生活起居,還要時時更新教育理念。
“我們每年都制定教師培訓方案,每月至少培訓3次,包括保育、安全、衛生等不同主題。”王瑛介紹,她們對外還舉辦“托舉明天·育見未來”研修班,每年培訓托育人員近千人。
本碩都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小張,畢業后進入中國兒童中心早期兒童發展部托育班。上崗前,她接受了系統培訓,收獲滿滿:“比如新學期,如何處理孩子的入托過渡、分離焦慮,怎樣根據嬰幼兒的不同年齡發展特點,開展保育照護和發展支持。”
人才隊伍建設是提升托育服務質量的保障。面對當前托育專業人才短缺這一瓶頸,長沙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學院院長張曉輝建議,從教師專業標准體系建設出發,將托育機構師資納入其中,提高托育服務專業化水平﹔從學歷提升和專業成長考慮,拓寬專業人員發展路徑,增強托育機構從業人員對職業的歸屬感、榮譽感。
除了人才培養,還應從哪些方面著手,補齊托育服務短板?
針對托育服務供給不足的現實,北京市北海幼兒園園長柳茹認為,要進一步挖掘托育服務資源。如支持“托幼一體化”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向下延伸開設托班,依托社區資源發展半日制、計時托、臨時托等靈活多樣的托育方式,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的服務。
發展普惠托育服務,要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積極性,而社會力量往往面臨高成本壓力,需要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擔機制。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所研究員張本波提出,一方面,要加大政府投資力度,提高托位建設補貼標准,進一步降低普惠機構開辦成本﹔另一方面,採取公建民營、運營補貼、獎勵補助、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降低普惠機構運營成本。
這幾年,國家層面先后制定印發托育機構設置標准、管理規范、保育指導大綱等,對促進托育機構規范起步和行業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受訪專家表示,應繼續優化細化托育服務行業標准體系,包括從業人員准入、日常管理、監督監管等方面,推動托育服務走向標准化、規范化。
當前,各地區托育服務資源還存在不均衡的問題。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史毅指出,托育服務更多聚焦於城市家庭,大部分農村地區尚未建立嬰幼兒保育服務體系。他建議,深入探索農村托育服務,密切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可通過上門入戶等方式對監護人開展科學育兒培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