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三名青年創業者入選2022年“科創中國”青年創業榜單—深圳U30榜單——

我們從“海歸島”出發

本報記者  孫亞慧
2023年03月29日08: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李秀婷(持試紙者)與學生查看實驗數據。
  受訪者供圖

  朱毅豪(前排右一)與團隊成員。
  受訪者供圖

  2019年4月,作為深圳第一個海歸人才公益服務平台,“海歸島”在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正式“開島”。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海歸島”已累計吸引142個海歸創業團隊入駐,吸納投資超2億元。

  以“大灣區海歸創業就業服務第一站”為定位,如今,這裡已成為深圳引才引智、惜才愛才的一張亮麗“名片”。

 

  “我選擇來深圳做科研,正是被這裡的引才氛圍吸引”

  不久前,2022年“科創中國”青年創業榜單—深圳U30榜單正式發布,來自“海歸島”的3名創業者成功入選,深圳大學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李秀婷是其中之一。

  李秀婷本科及碩士階段就讀於四川大學,博士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專業是物理與理論化學。2019年回國后,她入職深圳大學高等研究院,同年入選深圳市“孔雀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

  “孔雀計劃”是深圳2010年10月推出的高技術人才引進項目,重點圍繞深圳經濟特區發展戰略目標,以推動高新技術、金融、物流、文化等支柱產業,培育新能源、互聯網、生物、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聚集一大批海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和團隊。

  “深圳是一座創新之都,我選擇來深圳做科研,正是被這裡的引才氛圍吸引。這裡給予了我很大的學術自主權和充足的經費支持,讓我可以自己組建團隊,安心搞科研。”李秀婷說。

  來自香港的朱毅豪是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的一名博士,他也入選了“科創中國”青年創業榜單—深圳U30榜單。去年7月,“寶安區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園區”落地“海歸島”,朱毅豪帶領團隊入駐,他希望能以大灣區作為跳板,進入更廣闊的內地市場。

  撒哈拉沙漠的銀蟻擁有特殊的毛發結構,可以讓皮膚自行冷卻,適合在酷熱環境中生存,這給了朱毅豪團隊靈感。“幾年前,我們就想設計出一種能涂在屋頂或外牆的材料,可以使整個建筑物降溫,降低空調使用,實現綠色低碳節能的目標。”朱毅豪說。

  “希望能結合大灣區的產業鏈優勢,做好技術推廣”

  經過不斷試驗與改良,朱毅豪團隊將成本高昂的制冷技術轉化為價格相宜的產品,推出第一代商業化產品——無電制冷涂層iPaint,即“被動式輻射制冷”。

  “將無電制冷涂層覆蓋在建筑物上,被動式輻射制冷技術能反射絕大多數太陽光,同時有效地將熱量以中紅外光向外輻射,從而起到降溫效果。”朱毅豪說。

  據朱毅豪介紹,在香港,他團隊的無電制冷技術已在20余個案例中使用,成功為合作方節省超20萬度電,減少116噸碳排放,相當於種植了約3萬棵樹。這讓他對自己逐夢大灣區、在內地創業更有信心。

  “我們已經在深圳研發了第二代制冷油漆,能對可見光進行選擇性吸收,讓它反射更多紫外線光和近紅外光。同時,我們也會推出瓷磚、紡織品等多種類產品,希望能結合大灣區的產業鏈優勢,做好技術推廣,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一份力量。”朱毅豪說。

  在深圳大學高等研究院,李秀婷課題組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為納米電化學,同時,團隊在量子點電分析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進展。“量子點被廣泛應用在光電器件、太陽能電池等領域,在這些應用中,量子點的電子結構對量子點所表現出的優越光電特性至關重要。我們的研究可以更有效地檢測量子點的電子結構,從而推動量子點相關器件的應用。”李秀婷說。

  “之前一次次挫折其實是在給未來筑基,要有足夠的信心”

  在牛津大學留學時,李秀婷師從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國際著名電化學專家理查德·G·康普頓教授。“老師一周7天都在辦公室,周末也在。早上七八點鐘他就到了,比我們所有人都早,傍晚六七點鐘再離開。學生如果有問題要請教,不必提前發郵件,直接去辦公室找他就行。如果老師當天特別忙,他會在門上挂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今天有事,請不要打擾我’,學生就不會去敲門了。”李秀婷說。

  導師治學嚴謹,許多習慣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李秀婷。在學校的授課安排上,她要給碩士研究生上電化學課,也要給本科生上分析化學課,其余時間她就在實驗室裡,隨時准備為學生答疑解惑。在李秀婷看來,帶著學生做實驗的同時,也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科學訓練思維的過程。

  “做科研出成果需要耐心,也需要運氣。有的學生可能做了一段實驗之后沒出結果,感到灰心喪氣,心態就有了波動,我需要及時開導、引導他們。坦白說,我當學生的時候也有過類似情緒,做研究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面對失敗,但是,換個角度想,之前一次次挫折其實是在給未來筑基,要有足夠的信心。”李秀婷說。

  在“海歸島”,李秀婷團隊的技術可以用於開發新型光電轉換器件,也能以量子點納米材料及器件為核心技術,開發清潔能源。創業這條路上,她還是“新兵”。

  “我們要持續加大技術創新,提高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效率。這不是一條容易的路,但我相信,隻要堅持走下去,下的苦功夫不會負人。”李秀婷說。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