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開展“少兒全球素養”教育

朱  健
2023年03月27日09: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提出“國際理解”理念並積極倡導實踐,這有利於減少跨文化交流的矛盾和障礙,也深化了國際教育界對學習者“核心素養”的認知,主要國家和地區紛紛把“全球素養”確定為學習者“核心素養”的主要維度之一。

  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發布,把“國際理解”作為社會參與中責任擔當素養的基本要點之一,強調學生應“具有全球意識和開放心態,了解人類文明進程和世界發展動態。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積極參與跨文化交流。關注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與價值等”。

  在《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基礎上,一些中國基礎教育工作者針對少年兒童教育的特點,結合洶涌澎湃的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提出了“少兒全球素養”理念並積極付諸教育實踐。

  “少兒全球素養”是指少年兒童在人類命運休戚與共的全球化時代,為應對社會發展和成長需求,必備的行為習慣、知識、價值觀、世界觀等系統化的關鍵能力,即個體從少兒到青年和成年期間,應養成的行為習慣,包括感知與觀察、探究與思辨、溝通與合作、文化理解與尊重、共情與執行、傳承與創新,能建立“自我與世界、自然與世界、社會與世界、文化與世界”的知識系統觀,逐漸形成全球視野、社會責任感、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能理解並堅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觀。

  “少兒全球素養”的維度立體多元。具體來說,少兒應建立“世界”的基本概念,主動發現和探索世界,認識自身與世界的聯系,形成探索發現世界的意識,提升感知與觀察能力,保持好奇心。少兒應建立“世界和而不同”的觀念,了解與感受世界的多樣性,在自我身份、文化認同的基礎上,懂得尊重和包容多樣性,提升溝通與合作能力,保持包容心。少兒應建立“我能與世界對話”的觀念,嘗試用多樣的方式交流和交換想法,提升主動實踐能力,保持進取心。少兒應建立“我是祖國的孩子也是世界的孩子”的觀念,主動分享本國、本民族優秀文化與文明成果,提升文化理解與尊重能力、傳承與創新能力,保持文化自信心。少兒應建立“為美好世界而行動”的觀念,懂得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對周邊會產生影響,努力將想法付諸行動來影響社會,為讓世界更美好而共同努力,在此過程中提升探究與思辨能力。少兒應建立“關愛他人、關心社會、關懷世界”的觀念,在生活與行動的情境中培養社會情感能力,懂得付出愛並感恩所擁有,提升共情與執行能力,保持同理心。

  如何開展“少兒全球素養”教育呢?經過多年實踐,我們探索出一條路徑:以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核心,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將“少兒全球素養”教育理念落實在教育教學設計的內容選擇、過程、方法、程序、呈現形式等方面。

  具體做法是,把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全人類共同價值作為探究的宏觀問題,以真實情境為視角細化為少兒能理解並參與的中觀議題,再通過與生活緊密相關的任務驅動明確具體微觀主題,進一步細化為可執行的具體問題后,確定任務與解決方案,完成價值觀引領下問題導向的做中學的教學設計。在上述過程中,少兒要認識關於世界的基礎概念,以“世界和而不同”“我能與世界對話”“為美好世界而行動”“我是祖國的孩子也是世界的孩子”“關愛他人、關心社會、關懷世界”等問題導向,體驗通過價值觀引領下問題導向的做中學的策略與方法,強調少兒能通過不同情境中的學習形成解決問題的行為能力。

  “少兒全球素養”教育要求教育者不僅要具備“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的系統觀念與實踐能力,還要秉持“共探、共思、共議、共創、共享、共情”的實踐一體化系統觀念,圍繞“感知—理解—行動—遷移—鞏固—應用”的學習邏輯展開教學設計與實施。少兒的行為能力受到認知、行為方式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影響,評價“少兒全球素養”教育是否達成,其考查核心是少兒在日常生活中能否自覺踐行“少兒全球素養”所倡導的理念,是否具備相應的行為習慣。因此,“少兒全球素養”教育應借鑒社會學習理論,採用大量有利於調動少兒學習興趣的教學手段與方式,如問題導向設計、真實情境創設、反思式引導、多元文化貫穿、跨學科綜合主題探討、結合科技元素的現代媒體互動等。此外,我們還通過舉辦兒童國際藝術科技巡展的形式,使上萬名兒童通過沉浸式體驗、場景化互動、可視化表達、藝術化呈現等有趣的教學形式,在實踐認知過程中完成學習過程,提升“少兒全球素養”中強調的關鍵能力。

  我們相信,通過持之以恆的“少兒全球素養”教育,久久為功,一代代中國少年兒童都能在內心種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種子,擁有立足本土文化、放眼世界的合作共贏意識,具備積極參與國際交往、促進國際理解的行為習慣,自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傳播與實踐,為建設美好、寬容和可持續發展的世界,貢獻聰明才智。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