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碳達峰:電力系統將呈現“四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
從不同角度推動能源領域變革
能源領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主戰場,我國是能源生產大國,電力作為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戶,是落實“雙碳”目標的主力軍。為實現電力系統低碳轉型,需要從不同的角度推動能源領域變革,以推動新型能源體系建設,適應當下時代發展的需求。
能源供給方面,需統籌化石能源與清潔能源協同發展。一方面要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等清潔低碳能源,推動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另一方面要優化利用好煤電的兜底保障作用、氣電的靈活調節作用、核電的高負荷率穩定輸出作用。
能源消費方面,需統籌終端用能再電氣化與提高終端能源的多元化科學利用水平協同發展。終端用能的再電氣化是能源“雙控”要求下的必然趨勢,也是實現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徑。構建以電力為核心的綜合能源管理系統,促進冷、熱、氣、電等多能互補和協調控制,完善清潔能源消費體系,提升清潔能源消費佔比,促進能源消費電氣化、高效化變革。
能源輸運方面,需統籌發揮好電能的核心傳輸作用以及提高其他能源的高效輸運能力。電網作為支撐能源生產清潔化、能源消費電氣化的主要“橋梁”和“紐帶”,需要加快傳統電網向能源互聯網的升級演變,廣泛應用新一代信息通訊、人工智能與控制技術,促進能源信息深度融合與數字化轉型,加快推動智能配電網的改造與建設,提高電網對各類調節資源的統籌協調和集成優化能力,支撐源–網–荷–儲的協同調控,保障新能源的接入、消納和利用,滿足多樣化用能需求。
市場構建方面,需促進電-碳市場融合發展。加速建設全國碳交易市場,逐步擴大市場覆蓋行業范圍,針對不同的行業則應根據行業能源消費特點、國家政策、行業規定等制定合理的碳交易配額、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結合電力市場現有進程,促進電碳市場融合發展,帶動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效提升。
電力系統將呈現“四化”發展方向
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綜合考慮經濟發展、能源安全及可再生能源對化石能源的平穩有序替代,通過多維度變革可有效推動新型能源體系建設,電力系統也將呈現“四化”發展方向。
發展方向一:協同化
優化能源供需協同減排路徑,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革命。面對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對效率提升、成本節約、智能互聯、低碳綠色等多方面的能源需求,需要提升能源供銷的空間和彈性,優化能源供需協同減排路徑,推動源網荷儲多環節協同以及風光水火多源協同發展,發揮電力系統在能源系統中的樞紐作用,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革命來實現“雙碳”目標。
發展方向二:專業化
深入挖掘不同行業節能減排潛力,積極開展專業性碳減排服務。考慮到我國各行業的生產流程、生產技術、生產方式等多方面差異性,積極開展新型電力系統的能源管理技術與服務技術的對標行動,深入落實專業化能源管理與服務技術創新,加強節能減排潛力核算,積極推動專業化、個性化的新型電力系統關鍵技術研發與碳減排服務推廣。
發展方向三:市場化
建立市場化激勵機制,促進新能源的消納,加快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建設,推動新型電力系統構建與全社會低碳減排。有效的市場化機制是實現新型電力系統構建與既定碳減排目標的有力手段。加快建立完善的市場化激勵機制,通過金融、交易等市場化手段實現對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關鍵技術創新與全社會碳減排行為的有效引導,進一步提升公共綠色低碳意識,從而推動全社會低碳減排。
發展方向四:一體化
要統籌推進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工作,梯次有序推動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逐步實現碳達峰的目標。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應突出全局和局部、技術和市場的協調統一,構建“全盤優化”的解決方案,制定全國和不同地區源-網-荷-儲協調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工作安排,保障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行業、地區的交替達峰。
基於上述四維視角與四化發展分析,未來我國要統籌好能源電力領域綠色低碳轉型。一是需要統籌好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的關系,大力推動煤炭安全綠色智能開採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展光伏發電、風電等新能源,持續調整優化能源結構﹔二是需要統籌好能源與電力價格聯動,促進能源電力行業達成共識,全力協調能源電力上下游價格聯動﹔三是需要統籌能源經濟–安全–綠色目標,協同源網荷儲資源優化配置,尋找技術可行且成本可負擔的低碳轉型路徑,加快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持續促進能源系統結構優化,推動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從而保証“雙碳”目標的實現。
(作者:楊勇平 系華北電力大學校長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