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健全服務體系為穩就業“搭橋鋪路”

劉燕斌
2023年02月09日08:3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健全服務體系為穩就業“搭橋鋪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這是黨中央審時度勢、針對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任務提出的促進就業目標。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需要創造相應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必要條件。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將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創造宏觀經濟環境,有助於充分發揮市場配置包括勞動力要素在內的各生產要素的決定性作用,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勞動生產率﹔有助於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勞動力向空間更大、收入更高的產業轉移創造條件﹔有助於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創造更多的城鎮就業機會並有效提升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就業質量。

保持經濟適度增長將為實現就業目標奠定物質基礎。經濟增長是擴大就業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GDP年均增長6.6%,帶動城鎮就業人員年均增長1054萬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二〇三五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是: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邁上新的大台階,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從長遠看,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從就業需求的角度看,在未來15年,我國每年仍有大量新成長勞動力和農業轉移勞動力需要在城鎮就業。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將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奠定堅實基礎。

大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為實現就業目標提供了強勁動力。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數字經濟為經濟發展帶來新動能,為擴大就業創造了更好的宏觀經濟環境。互聯網、大數據打破了傳統就業的時空限制,形成了新的就業生態。智慧工廠、電子商務、遠程醫療、遠程辦公等生產服務方式不斷涌現,數字化解決方案設計師、商務數據分析師、網約配送員等新職業層出不窮。努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能夠有效擴大就業容量,改善就業結構,提高就業質量,激發勞動力市場活力。應從平台企業和新形態就業者的實際出發,抓緊研究制訂鼓勵和支持平台企業吸納就業,開展培訓,享受就業、社保補貼等優惠政策。同時,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工作特點制定工作時間、職業安全、勞動報酬等勞動標准,並完善相關勞動法律法規。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為實現就業目標提供了人才支撐。近年來,我國教育培訓工作取得了歷史性成就。2021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0.9年,比2012年增加1.0年。每年全國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輸送數以千萬計畢業生,繼續教育為各行各業培訓上億人次,技能勞動者數量突破2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勞動年齡人口素質不斷提升,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創造了基本條件。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應更加注重把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及時調整高校學科專業設置,增加經濟社會發展亟需的數字技術、醫療護理等學科專業。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致力於培養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技能人才。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是就業工作總的遵循。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應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實施有利於擴大就業的財政、貨幣政策,推動投資、消費、產業、區域等政策與就業政策協同﹔在制定財政、貨幣等重大政策時,綜合評價對就業崗位、就業環境、就業質量、失業風險等帶來的影響。在對經濟運行進行宏觀調控時,把就業指標作為調控的依據﹔推動財政、貨幣、產業等經濟政策聚力支持就業。加快制定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政策支持體系、指標衡量體系和效果評估體系。

此外,要加快健全就業服務體系,兜牢幫扶救助底線,落實落細就業政策。我國應加快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就業服務標准化和人員隊伍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著重強化對大學畢業生等青年就業群體的就業創業支持﹔加強對新就業形態等靈活就業的服務,提供方便快捷的掌上勞動保障服務﹔著重對零就業家庭等困難群體進行就業扶持和兜底保障。

(作者:劉燕斌,系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