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相約新年 擁抱春天

2023年02月02日08:4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夜幕降臨時的大阪。

  李昊燃(右一)與留學生同學在西班牙共慶新春佳節。

  黃忻(左)與她的匈牙利朋友Dora一起過農歷新年,Dora會說中文,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

  又是一年春節,隨著入境防疫政策調整、回國航班增加,一些海外學子選擇回國過年,與此同時,大部分留學生由於課業安排等諸多原因,無法回國與家人在春節團聚。無論在哪裡過年,海外學子都在努力尋年味,解鄉愁。紅紅的燈籠暖著游子的心,對國泰民安的祝福、對闔家幸福的期盼、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春節不曾改變的精神內核。

  對於團圓的期盼就像一根綿長的紅線,將心與心相牽,將家與國相連。

  ——編  者

 

  下個春節,咱們家鄉見

  李潤生

  伴隨著大阪久而未見的初雪,我的研究生階段也逐漸步入了倒計時。來日本求學這幾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已習慣在他鄉過年,而現在,一切都在好轉,這或許將是我在日本度過的最后一個春節吧。

  寒冬已過,初春將至。隨著國內和國際入境政策改變、航班增加,今年春節,我的許多同學選擇在冬季假期回國與家人朋友團圓。如果是去年,想必我也會早早踏上回家的路,但由於距離畢業回國還有兩三個月,我正忙著准備畢業論文和答辯,最終,還是選擇了留在日本過年。

  日本沒有過農歷春節的傳統,所以大街小巷依舊如往日一樣,感受不到年味。但作為在國外生活的中國人,在身邊朋友同學的圈子裡、社交軟件裡,我們依舊能感受到過年的熱鬧氣氛。大家在朋友圈晒出家人團聚的照片,貼春聯包餃子,濃濃的年味兒便來了。在日本的中國商家也很重視春節宣傳,社交軟件裡喜氣洋洋的大紅色基調,也讓我們這些海外游子覺得喜慶。身為一個中國人,不論身處何地,春節一定是最重要的節日。早在大年三十前幾天,我便早早地收拾好了屋子,去附近的中國商店置辦了年貨,准備在除夕夜和家人們一樣,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

  不管離家多遠,科技的發達讓如今的我們能夠通過視頻和信息“雲團圓”。除夕夜,家庭群裡爸媽發給我他們吃年夜飯的視頻,今年,爸爸不光給我介紹了家裡年夜飯的每一道菜,還把手機架在一旁,錄下了他們的祝福和團圓的熱鬧場景。我也在媽媽的指導下,包了一頓帶有家裡味道的餃子。吃著餃子,看著春晚,在倒計時鐘聲響起時為家人親戚送上我的祝福,此刻,我們的心緊緊貼在一起。

  零點鐘聲敲響時,我也像在國內時一樣,手機響個不停,收到國內老朋友們各式各樣的祝福。我與他們聊起這一年來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也同他們約定回國后再聚在一起敘舊談天。我們雖然身在不同國度,但共同慶祝中國年,大家一起舉杯同飲,彼此祝福,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大年初一,我與留在日本過年的朋友同學相聚在一起,大家見面的第一時間還是會非常默契地互道一聲“過年好”。我們在日本的中華料理店裡一起吃了頓熟悉的家鄉味,大家聚在一起,也能消解一些“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鄉愁。

  與初來乍到時不同的是,此刻大家心裡裝滿對未來的憧憬,因為明年我們就能回到祖國﹔能在下一個春節,早早踏上返鄉歸途,過年時與家人們團聚在一起,共同慶祝和迎接新年。而還未完成學業的朋友們,也能像今年一樣,在春節來臨之時方便、順利地回到國內與家人們團聚,過一個團圓年。

  求學在外的我們,似乎比在國內時更加重視傳統節日,因為每一個節日都是我們感受家的溫暖的好機會,而春節,更能讓我們盡情抒發對許久未見的家人朋友的深切思念和祝福,他們的回應,也是這一年裡,我們在外學習、工作時最好的支持和動力。

  (作者系立命館大學在讀研究生)

 

  於他鄉“切磋”廚藝

  李昊燃

  癸卯兔年來臨,比往年的春節好像要早些。

  今年,西班牙插畫家巴克爾(原名胡安·卡洛斯·帕茲·戈麥斯)照例為中國新年設計了海報,並經馬德裡市政府張貼在主街道及公交車站等公共場合,將城市景色與中國的生肖文化結合在一起。自2016年起,巴克爾就受馬德裡市政府邀請,為慶祝中國年作生肖特色“年畫”。此外,本地華人區還舉辦了舞龍游行、煙花表演、春節廟會等系列活動,大大增添了“年味”與趣味。

  轉眼間,這已是我在西班牙度過的第二個新年,也是我的本命年。同許多留學生一樣,我也早早地准備了節慶物品,並邀請三五好友來家裡相聚,一起歡度春節。我們提前討論,商定在大年三十這天各自做一個有家鄉特色的拿手菜,還擬出了年夜飯菜單,包含川、蘇、浙、魯4個菜系,最后再一起包水餃。

  朋友們進門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播放春節聯歡晚會,這算是一種共同的過年儀式感吧。電視播放著熟悉的《春節序曲》,我們在廚房忙活一通。准備食材的過程中,看著大家手忙腳亂的囧態,不禁莞爾,也體會到了熱鬧的滋味。自從來到西班牙,我們從不下廚房的小白,到現在能照著網上的視頻教程烹飪出一桌好菜,大家都在摸索前進。

  留學旅途中,朋友就是我在他鄉的親人,我們在失意的時候互訴苦水,在取得成績的時候為彼此喝彩。我們來自祖國的大江南北,像是萬千家庭的縮影,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將不同省份慶祝新年的飲食特色和風俗習慣帶到同一個餐桌上。

  准備年夜飯的過程中,最為顯著的差異是“過年吃什麼”和包餃子的樣式。北方過年時吃餃子,取的是“更歲交子”之義,意指辭舊迎新,又因為餃子的形狀頗似元寶,煮熟后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招財進寶”的好兆頭﹔來自南方的朋友則表示,她們初一多數做湯圓,因為湯圓也叫“團子”“圓子”,意味團團圓圓、闔家幸福。

  包餃子時,四川的朋友習慣包魚紋餃子、江蘇的朋友喜歡包“半月式”餃子、來自山東的我則更熟悉包“肚子”較大的元寶狀餃子。這些地方差異讓我們有了一種在異國他鄉“切磋”中國廚藝的奇妙感受。

  閑暇之余翻看朋友圈,各地的同學紛紛在展示自家豐盛的年夜飯,舉杯共慶佳節,別提多熱鬧了。在此起彼伏的歡聲笑語中,我原本因不能回家過年而黯淡的心情也逐漸明朗起來。除夕之夜我們相聚在一起,分別跟父母與親戚視頻拜年,送上祝福。屏幕裡,大家面對父母的噓寒問暖都是報喜不報憂。一個好友,不久前在家做飯被熱油濺到,手上布滿水泡卻對父母隻字未提,明明幾天前她還在我們面前嚎啕大哭。此刻,我們早已習慣把自己脆弱的一面隱藏。

  今年春晚,歌手黃綺珊和希林娜依·高傾情演唱的《是媽媽是女兒》讓我們印象深刻。歌曲響起時我們正在吃飯,幾句歌詞入耳,一下子就讓我們與這首歌產生了情感聯結,恍惚間,有人已眼眶濕潤,有人小聲哽咽。在我們這些海外學子心中,一直有一個想家的角落,悄悄藏著,隻會在深夜偷偷抹掉眼淚。一個個用勇敢對抗孤單的夜晚裡,我們知道並堅信,終有一天,我們會帶著父母的祝福學成歸來,我們將帶著家人的期許,與他們團聚。

  (作者系馬德裡卡洛斯三世大學研究生)

 

  海外春節,年味不減

  黃  忻

  每當冬日到來,時節更替,中國年味便濃濃地飄播出來。祝福穿越山海,溫暖了每一個人的心。今年春節我在海外度過,雖然思鄉之情不減,但我卻意外過了個特別的春節,熱鬧的氛圍沖淡了鄉愁。

  過年的文化與習俗是歲月積澱的產物,“過了臘八就是年”,掃塵迎新,洗個年澡,祈求新的一年順順利利﹔除夕守歲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再把福氣帶回家……濃濃的中國年味,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美好回憶,心底也暖暖的。

  傳統有傳統的形式,在海外卻是另一番熱鬧景象。今年,除了貼春聯、看春晚、包餃子,和家人視頻聊天,我還參加了在布達佩斯奧麗購物中心舉辦的“歡樂春節”民俗體驗日。現場的精彩演出吸引了眾多顧客,一對憨態可掬的醒獅在鼓樂聲中歡樂起舞,像是一道鮮艷的彩虹。當人們隨著金獅緩步進入商場中庭,耳畔響起古箏、琵琶二重奏的優美旋律,余音繞梁,令人心醉。中國風舞蹈《琵琶語》,更是贏得了滿場掌聲和贊嘆。且看那身穿漢服的青年,手持驅邪納吉的“紅包”,教匈牙利民眾如何施拜年禮。多彩而有趣的春節民俗,撥動著每一位來賓的心弦,大家共同迎接新春又一年。

  鳥啼花開,萬物可期,綿延千年的年文化是時光的寶藏。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新的過年文化,但舊的習俗仍會歷久彌新。新舊融合,把熱情傳遞,將幸福扎根心底。一月中旬開始,布達佩斯的街道上,已是滿滿的春節氛圍,兔年吉祥圖案噴繪在電車車身上,為布達佩斯營造出一道亮麗的流動“歡樂春節”風景線,祝福與喜氣洋溢在街頭巷尾。

  穿梭於布達佩斯市中心,沿著瑪格麗特橋、聖伊斯特萬大道、布拉哈廣場、裴多菲橋等著名景點一路行走,那熱鬧與喧囂總讓人心情歡暢。每一個走過的地方,都有不少路人在拍照,打卡留下屬於他們的獨家記憶。電車上的春節圖案,讓吉祥兔形象“飛入”當地尋常百姓家,點綴出豐富多彩的春色,也把歡樂氣氛撒滿了整個布達佩斯。

  春節到來,帶來了滿滿的歡樂。“歡樂春節”唐人街新春廟會也隆重開場,活動項目豐富多樣。鼓樂與鞭炮聲此起彼伏、舞龍舞獅的精彩演出讓人難忘,更不用說中國美食、茶藝與品茶、書法、國畫鑒賞等各種活動。步行在唐人街上,不僅能體驗傳統文化,更能感受到中國特有的濃濃年味。人們興高採烈,唱歌跳舞,投壺,踢毽子……熱烈而歡樂,讓人興奮,讓人難忘。

  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感受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妙韻律,欣賞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美麗舞蹈,感受著溫暖和祝福。讓我們為農歷新春共同添上一抹中國紅,期盼在新的一年,能將更多美好的事情帶到生活中去。

  走過冬天,我們將迎來溫暖春日,祝福大家新春快樂!

  (作者系布達佩斯考文紐斯大學在讀博士)

  本版照片均由文章作者提供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