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為職教發展注入新動能:找尋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密碼”

2023年01月31日08:54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找尋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密碼”

信息技術的發展,讓職業院校實訓室越來越“炫酷”。而“炫酷”的虛擬現實技術,正是提升職業院校辦學質量的關鍵詞之一。中辦、國辦日前印發的《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提升職業學校關鍵辦學能力,建設職業教育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等重點項目。工信部、教育部等五部門於去年11月聯合印發《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明確要求在中小學校、高等教育、職業學校建設一批虛擬現實課堂、教研室、實驗室與虛擬仿真實訓基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推進“虛擬仿真實驗教學2.0”,支持建設一批虛擬仿真實驗實訓重點項目,加快培養緊缺人才。

虛擬仿真實訓基地有何“魔力”?職業教育實訓教學“高投入、高損耗、高風險,難實施、難觀摩、難再現”的問題,能否迎刃而解?

1.虛擬仿真:真正的沉浸式學習

“虛擬仿真教學,是在應用仿真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開發數字化資源基礎上實施的相關課程教學。職業教育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則是依托這些教學資源所構建的教學集成體。”浙江省現代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執行負責人邵建東介紹,虛擬仿真教學資源主要涉及基礎設施及設備、實驗材料、實驗軟件和系統等,通常包括仿真軟硬件、仿真數據和仿真平台。“虛擬仿真,本質上是對科學規律的模擬,通過不同流程、工藝和操作產生不同結果,替代實體,形成信息化、互動型的教學資源。”

虛擬仿真實訓基地有啥“魔力”?

“真正的沉浸式學習,體驗感特別強。”姜彪目前在海南科技職業大學學習航海技術,從進入學校360大型船舶模擬操縱器實訓室后,他便愛上了這裡。“我們有個機器,能夠復原真實海上航行中的所有實操技術,更‘炫酷’的是,它還能模擬風浪所帶來的一系列真實感受,搖晃、失重等,我們都在這經歷過,感覺太棒了。”

邵建東認為,情境性、交互性、開放性和共享性,是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的鮮明特色。“操作練習可以反復進行,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降低了教學成本,提高了教學資源利用率,還能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供服務。更重要的是,虛擬仿真平台的教學功能兼容性強,適用於復現不同的教學場景,便於學生對同類知識的理解與遷移。”

中國教科院職業與繼續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趙晶晶分析,目前我國職業教育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產業人才需要快速更迭與培養滯后之間矛盾突出等現實問題,需要數字技術為人才培養高效賦能,而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正是關鍵步驟和重要抓手。“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的數字化與虛擬化改造,可以讓職業教育充分享受時代紅利,也為企業深入參與職業教育提供了更加高效和可行的途徑。”趙晶晶補充。

2.關注挑戰:實訓教學內容與生產實際有脫節

虛擬仿真實訓基地,能否解決長久以來困擾職教育人的“三高三難”問題?

“職業教育虛擬仿真實訓基地是一劑切實可行、順應時代的良方。”在趙晶晶看來,虛擬仿真技術的高效、集約、協作等特征為破解“三高三難”問題帶來希望,特別是諸如自動化、機電一體化等實操需求高、技術更新快、實訓設備成本高的專業,對虛擬仿真技術的需求更是尤為迫切。

前景廣闊,但專家也提醒,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還面臨不少挑戰。

“由於缺乏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相關院校各自為政,導致重復建設和使用率不高等問題。此外,教師教育教學資源開發能力不足,不能有針對性地根據學校專業特色開發實訓資源。”邵建東表示,這類基地建設存在缺乏規范性平台技術,軟件與平台之間、平台與平台之間的兼容性不好,虛擬仿真應用設備價格高、技術升級快、后續更新難,資金投入不足,場地及相關配套資源不夠等問題。

“目前,實訓基地建設主要以職業院校為建設主體和資金來源,各地扶植力度不均,企業及社會支持有限,缺乏多方參與、共建共享、協同育人的合作機制。”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吳靈輝說。

“更多問題出現在教學環節。”趙晶晶認為,虛擬仿真技術運用強調跨界融合、專業交叉,對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和方式改革等提出挑戰,對教師數字化思維、駕馭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由於普遍存在傳統課堂的教學慣性,教師原有的知識結構和育人模式在短期內很難發生根本性改變。”

“實訓教學內容與生產實際脫節現象較為普遍。”吳靈輝發現,由於缺乏適應情境教育的師資隊伍,實訓教學演示和操作指導多是基礎性知識,虛擬教學中真實生產環境與工程實踐的聯系亟待加強。“現有實訓項目多是對理論闡述的驗証活動,教學過程僅限於檢驗求証,很少涉及新工藝、新技術的開發,以及應用性、創新性研究與探索。”

3.破解“密碼”:建立校企共建共享機制

面對數字時代的發展要求和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的現實需求,職業教育育人模式的變革勢在必行。

“國家及省級主管部門要注重頂層設計,加強區域統籌,做好規劃布局。”邵建東建議,根據各地主導產業發展情況,依托相關院校重點特色專業,有的放矢地建設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同時,制定相關基地構架技術要求,提供統一應用平台,尤其是要建好資源共享平台。

在吳靈輝看來,加強建設校企共建共享機制是必然之舉。“建議職業院校深入用人單位進行調研,明確社會用人能力標准並據此確定實訓項目,制定相關課程及考核標准,整合企業與院校人力資源,組建一支集實訓教學、技術研發與服務功能於一體的指導團隊,以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教學水平。企業根據課程要求,建設教學資源共享平台,開發虛擬仿真教學培訓資源,提供共建共管等技術保障。”

“職業院校要與企業共同開發實習實訓教學管理平台,充分發揮實訓基地崗位實習、教學科研、技能大賽、培訓認証等功能,通過搭建虛擬仿真環境,應用虛擬現實技術手段建成集‘崗課賽訓創服’多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智慧型仿真實訓基地。”吳靈輝說。

趙晶晶認為,要以虛擬仿真基地建設為抓手,帶動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數字化轉型。“創新構建融通開放並且與數字時代、虛擬仿真技術相契合的教育模式,利用新型科學技術實現教學內容多元化,課程內容向交叉融合轉變,形成適合數字化教育模式和智能化崗位需求的新型課程體系。利用虛擬技術創建模擬生產場景的實訓環境,開展系統性師資培訓,提升教師信息化水平、優化數字化知識體系,讓教師有能力將已成熟的數字技術不斷滲透於教學實踐。”

(記者 晉浩天 通訊員 陳秋縈)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