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科教興國路 勇毅邁向新征程
——天津大學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天津大學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大會現場
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北洋廣場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天津大學】
院士專家登上講台,精彩的報告座無虛席﹔思政教師骨干“加餐”四場專題備課會,隻為第一時間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課堂教學﹔宣講會、傳達會、座談會傳達思想精髓要義﹔展覽演出、主題黨日精彩紛呈,讓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連日來,天津大學全校師生和教職員工迅速掀起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
“要在全面上下功夫、要在全面把握上下功夫、更要在全面落實上下功夫,使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充盈育人空間。”在天津大學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大會上,黨委書記楊賢金表示,全體師生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堅持“實事求是”的校訓,堅守天大品格、潛心立德樹人、勇攀科技高峰,發揮一流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作用,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展現更大作為、貢獻“天大力量”。
掀起學習熱潮,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
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以來,天津大學第一時間向全校干部師生傳達會議精神,迅速制定印發《中共天津大學委員會關於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要求把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深刻認識大會主題、深刻認識主要成果、深刻認識實踐成就、深刻認識理論遵循、深刻認識使命任務、深刻認識戰略部署、深刻認識重要保障。”精彩的圖片、生動的案例、翔實的數據……在“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踔厲奮發勇毅前行”院士科學家講思政課首場巡講報告會上,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勉勵同學們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天津大學面向全校廣大干部師生開展多形式、分層次、全覆蓋的專門培訓。在教工黨支部書記“三強工程”研討班上,楊賢金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努力把基層黨支部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為題作開班報告﹔校院兩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近百次專題學習研討﹔校領導、機關領導干部和各院級黨組織書記深入到所聯系的師生黨支部領學、導學,開展各級各類宣講。
“2022年夏天,我結束了在甘肅的支教工作,這讓我對腳下的土地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現在作為天津大學學生黨史宣講團團長,我希望能夠結合自身經歷的‘小切口’,講述‘大時代’,宣傳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將紅色基因傳承好!”管理與經濟學部2022級工商管理專業碩士生田爍說。學校創新學習形式載體,舉辦多種“沉浸式”學習活動,引導廣大干部師生主動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學校還開展“走進大裝置 奮進新征程”主題黨日等活動,引導廣大教職工和青年學生將黨的二十大學習成果轉化為奮斗動力。
打造思政“金課”,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學全過程
“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顏曉峰說,“在天津大學,我們秉持‘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育人理念,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課堂教學,融入學生的價值塑造,為青年學生第一時間解讀黨的最新理論成果,解學生思想之渴。”
“當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們要如何辯証地、歷史地看待與分析,如何在變化中把握本質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堂上,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李瑞婷結合黨的二十大的新觀點、新提法,細致講述十年偉大變革、黨的中心任務戰略安排,認真分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形勢與政策》課程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論述來講述中國外交。《自然辯証法概論》圍繞研究生們關注的就業、教育話題用豐富的案例闡釋重要論斷……黨的二十大召開后,天津大學第一時間組織教師和學生開展集體學習研討,每門思政課近期都要講授黨的二十大精神,做到“人人門門”全覆蓋,同時還應像“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那樣融入教學過程始終。
思政課堂之外,天津大學每一個專業都增開了導論課程,讓學生明白自己將要學什麼、為什麼學。專業課教師主動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改革和教材建設等方面的研究中,幫助學生入耳入眼、入腦入心,培育高水平、高質量的教學研究成果:法學院成立了國家安全與法治研究中心,就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開展高端學術研討﹔外國語學院《大學英語》是天津市課程思政示范課,黨的二十大召開后,老師們將大會報告摘要英譯和時政素材融入課堂英文表達練習,既講授了翻譯理論和技巧,又宣講了黨的二十大精神﹔化工學院制定“師友計劃”實施方案,為四個本科年級的卓越班、領軍班學生選聘54位“師友”導師,其中獲得國家級人才稱號的有29位,以“大師引領”有力支撐卓越工程人才培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名師王鶴在課堂上向學生講授黨的二十大報告時,對文化自信進行了深入解讀。他將中華傳統文化設計融入課程訓練,訓練成果獲得“互聯網+”國賽本科學創意賽道金獎,王鶴說:“快速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課堂,就要把這些思想精華冒著熱氣講、帶著溫度說,才能深入到學生心裡,獲得更好的課堂效果。”
落地力求實效,勇攀創新高峰
“黨的二十大報告特別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金東寒指出,“天津大學是以工科見長的綜合性大學,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一直是我們的重要使命。學校正在大力推動新一輪教育教學改革,深化引領新工科建設,提升工程人才培養質量。”
新工科到底“新”在何處——多學科交叉融合、產教深度融合、課程體系與眾不同、教學方式新穎獨特……2022年8月,天津大學入選實施儲能技術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高校名單,和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企業開展合作,為國家培養能夠解決儲能產業“卡脖子”技術的人才。“儲能技術”也成為天津大學首批建設的6個校級學科交叉中心之一。在《創業實戰訓練》課堂上,學生是中心,老師是助教,創業企業家是主講。學生甚至“足不出校”就能得到天使投資——化工學院博士生李雙陽是“互聯網+”大賽、“創青春”大賽雙料金獎獲得者,他的“體內精准可視化小口徑人工血管”項目獲得由天津大學校友發起的創投基金的融資。
在雅礱江兩河口水電站建設中,天津大學研制的“無人碾壓機”風雨無阻地連續工作﹔在天宮二號,天津大學研發的“在軌腦—機交互系統”開啟了太空腦—機交互實驗﹔腦機接口專用芯片、時間復用量子信息糾纏技術、人造胰島水凝膠外衣、金銀納米抗癌機器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成山認為,天津大學師生始終保持著對時代命題的高度關注和深邃思考,並付諸實踐。
在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我國地震工程領域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施工現場是一片紅色的海洋,為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而裝飾起來的“中國紅”裝點著熱火朝天的工地。在施工現場和大家一起觀看直播的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建設管理辦公室主任、天津大學教授韓慶華聽完報告后激動地說:“我們堅定自信、勇於創新,僅用兩年半的時間,就完成了將近76000平方米的土建工程建設,並攻克多項施工與工藝技術難題。實踐証明,我國自主創新是大有可為的,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為的!我們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再寫國之重器新輝煌!”
(記者 陳建強 劉茜 通訊員 焦德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