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宣傳二十大,首都教育在行動
積蓄干事熱情 迸發奮進偉力 中國農業大學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側記

連日來,中國農業大學的師生以各種形式全面系統推進學習傳達黨的二十大精神,用創新方法廣泛深入開展宣講培訓,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全面覆蓋、入心入腦。
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姜沛民說:“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我們要在自主培養知農愛農新型人才上下功夫,在‘新農科’知識體系建構上下功夫,在持續推動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上下功夫,在助力億萬農民實現共同富裕上下功夫。把學校辦成黨的事業的堅強陣地,更好地擔負起黨和國家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
在學習中凝聚思想共識
10月16日上午,文科資深講席教授李小雲剛剛結束在怒江的工作,取道昆明轉機前往曲靖進行鄉村振興實驗,轉機間隙趕緊掏出手機收看開幕會。“黨的二十大非常重要,我不但自己要學習,還要帶領團隊成員學習,繼續奮斗在鄉村振興一線。”李小雲說。
李小雲在昆明機場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直播
連日來,全校師生上下齊動員,做到第一時間聆聽學、領導宣講帶頭學、專家闡釋示范學、集體備課互動學、深化理論課堂學、聯學聯建一起學、追隨足跡現場學,學校全部二級黨組織、黨團支部都行動起來,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
“我會時刻著眼國家戰略所需,緊緊關注種業卡脖子技術難題,扎根南繁,為鄉村振興和國家種業揮洒青春和汗水。”聽了習近平總書記作的黨的二十大報告,學校三亞研究院2021級博士生林琪童心潮澎湃。
姜沛民作為列席代表全程參加了黨的二十大會議,校長孫其信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了黨的二十大的開幕會和閉幕會。10月24日上午,在兩位校領導返回學校的第一個工作日,學校即召開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大會,孫其信主持大會,姜沛民向全校師生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全校設主會場和26個分會場,管理服務機構副處級以上干部、各學院師生代表等200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要求,全校上下要迅速掀起學習的高潮,將深入學習與推動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樹立良好的學風和工作作風,強化黨員干部的工作擔當,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學校生根開花、落地見效。
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姜沛民傳達黨的二十大精神
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是多方面的。中國農業大學不但出台了學校層面的文件,也針對青年教師、學生、統一戰線教職工等不同類型的人員出台了相關方案,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宣傳貫徹、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等進行了規劃和部署。
處級干部培訓班、黨支部書記培訓班、教師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培訓班等……各種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的培訓在校園裡展開。此外,學校也不斷創新學習形式,二十大精神每日答題打卡、“你問我答”領導干部講二十大、手賬創作比賽等……多種學習形式不斷推出,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潛移默化中融入師生中間。
在宣講中積蓄前進力量
“要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在面向學校理學院師生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時,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王娜這樣解釋高質量發展。
王娜向理學院師生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王娜是中國農業大學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先鋒隊成員,她和先鋒隊其他成員公布了宣講題目供大家選擇。對此,理學院黨委書記李洪棟表示,把宣講題目、宣講人在網上公布,由大家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老師和題目,有效提升了宣講的針對性,也更有利於師生們理解黨的二十大精神。
中國農業大學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先鋒隊由思政課教師、老同志、年輕干部以及學生等組成,經過集體備課、交流研討,先鋒隊推出包括中國式現代化、青年使命擔當等37個主題的“宣講菜單”,為全校師生提供點單式服務。
根據學校總體部署,從現在起,全校將集中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活動,學校黨委理論學習宣講團四個分團第一時間面向重點群體開展宣講。通過接地氣、冒熱氣、有生氣、聚人氣的宣講,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參加集體備課會
在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活動中,學校注重發揮思政課的主渠道作用。孫其信參加“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集體備課會,要求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方式上大膽創新、真正做實、做出成效,讓同學們形成高度的理論認同,並增強大家的歷史責任感。黨的二十大開幕第二天,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就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課堂,請同學們結合課程知識和實際,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學習交流,分享心得體會。
作為中國農業高等教育的排頭兵,中國農業大學也自覺擔負起強農興農的使命,跨出學校,在廣闊鄉村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的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不就是我們想干的事嗎?”11月5日,在雲南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中國工程院院士、資環學院教授張福鎖為當地農民講解黨的二十大報告的精神。
張福鎖在雲南省大理市古生村宣講黨的二十大報告的精神
張福鎖的宣講是科技小院“二十大精神村村講,綠色科技進萬家”宣講活動的一部分。在全國各地的科技小院,中國農業大學和兄弟院校駐扎在生產一線的師生們正積極行動起來,深入農村、對接農戶,創新宣講方式方法,積極回應農民關切,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與農業生產技術推廣有機結合。
科技小院的宣講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宣講的同學們本身也受益匪淺。宣講活動負責人、資環學院教授張朝春表示,通過宣講,同學們走進了農民中間,通過座談、問卷,真正實現了懂民需、感民生,培養了知農愛農的情懷,對他們樹立強農興農的志向有明顯的促進。
在實踐中助力國家戰略
11月17日晚8時,初冬的北京早已華燈初上,中國農業大學西校區生科樓4017的辦公室仍然燈火通明,生物學院教授李繼剛正在電腦前核對實驗數據,對於他來說,一天的工作正進行到關鍵時刻。
李繼剛在做實驗
李繼剛的研究主要聚焦於植物光信號轉導,這對作物增產、保証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作為黨員的他,對於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的“加快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助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印象深刻,這也讓他充滿了干勁,早上8點到辦公室,深夜離開是常有的事。“作為年輕的科研工作者,我必須拿出時不我待的精神,把自己的科研興趣和國家的重大需求結合起來,為國家的糧食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李繼剛說。
農大人干事創業的戰場不隻限於校內。11月4日,學校資源與環境學院胡樹文教授團隊聯合鹽城市農科院開展的“鹽鹼地治理改良暨大豆作物增產項目”正在測產,改良后的鹽鹼地大豆產量相比對照田塊增產51.4%,項目獲得成功。“鹽鹼地種植有這樣的增產技術,種好鹽鹼地就不愁了”,當地種植大戶十分感慨。
胡樹文(右二)和測產專家組在大豆改良示范田裡進行測產
在學校的實驗室、試驗田,在古生村的科技小院,在石羊河的實驗站,在梨樹的黑土沃野,在崖州灣的育種基地……在祖國的大江南北,農大人心中涌動著“火一般”干事創業的熱情。
師生們紛紛表示,要把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獻給祖國,緊密對接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到位,為建設高質量教育和農業強國貢獻力量。
新農科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學生社會實踐的藍圖也正在繪就,學校鼓勵同學們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創新創業成果、轉化形成“紅色教材”,農大人的干勁不僅體現在科研方面,也體現培養知農愛農的新型農業人才方面,為青年學生成長成才、放飛理想創造更好的條件。
來源:中國農業大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