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學習貫徹二十大 首都教育在行動

學習二十大,我們在行動

首經貿發布行動計劃 打造行走在京華大地上的“大思政課”

2022年11月15日12:36 | 來源:宣教之窗
小字號

原標題:學習二十大,我們在行動|首經貿發布行動計劃!打造行走在京華大地上的“大思政課”

11月10日下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大會在博遠樓新聞發布廳召開,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館長楊家毅,副館長安竹君,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孫昊哲出席會議。學校學生社會實踐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人、各教學單位黨組織負責人以及學生社會實踐指導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參加會議。大會由學校學生社會實踐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付琳主持。

會上,孫昊哲發布首經貿“學習二十大 奮進新征程 打造行走在京華大地上的‘大思政課’”行動計劃。學校將推出“鑄魂、強基、領航、星光”四項工程。其中,通過“鑄魂工程”做好思政課這一關鍵課程的育人工作,通過“強基工程”推動“課程思政”建設走深走實,通過“領航工程”引進社會資源開展日常思政教育,通過“星光工程”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增長知識才干。

學校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就共建“大思政”實踐教育基地舉行簽約儀式。在孫昊哲與楊家毅的共同見証下,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王金寶與安竹君現場簽約。

孫昊哲在講話中代表學校黨委對楊家毅館長在學校建設“大思政”實踐教育基地工作中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對過去一年學校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取得的成績和進步給予充分肯定。他圍繞繼續推動改革,扎實開展工作提出四點要求:一是要提高站位認識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結合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謀劃新一學年相關安排。深刻認識到做好學生社會實踐工作是學校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一環﹔進一步在做好頂層設計上下功夫,繼續聚焦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謀劃好新一學年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安排。二是要更為廣泛地動員教師參與指導,在社會實踐中上好“大思政課”。不能只是在“供給側”閉門造車,更要從“需求側”走近青年學生,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動員和號召更多知名教授、青年教師在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過程中給予指導和幫助,以帶隊實踐的收獲成果反哺教學科研。三是要積極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為同學們畢業深造或求職創業提供核心競爭力。在思想上引導同學們積極投身強國實踐,在社會實踐中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體悟黨的創新理論的真理魅力和實踐偉力﹔通過好的社會實踐項目讓同學們有機會參與進來、有平台施展才華、有空間歷練本領,成為同學們日后深造或是求職過程中的“敲門磚”“墊腳石”。四是要不斷總結社會實踐中好的經驗做法,努力形成具有紅色經貿文化特點的、有影響力的“代表作”。充分利用好現有資源和平台,將學生社會實踐與科研教學相結合,與思想政治教育、勞動教育充分融合,形成一加一大於二的“溢出效應”﹔以簽約挂牌為契機進一步加強館校對接,探索合作模式,把想法變成辦法,讓協議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孫昊哲強調,學習宣傳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校上下的首要政治任務。要依托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講團,緊密聯系廣大師生員工的思想實際和工作學習實際組織開展宣講,做好報告語言的“翻譯”工作,讓大家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從而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首經貿校園走深走實,走進大家心中。

校團委書記李曉鷗作2021—2022學年學校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報告。她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統籌謀劃,構建實踐育人的“大格局”﹔創新思政課程、融合勞動教育,豐富實踐育人的“大內涵”﹔創新實踐模式、打造活動品牌,搭建實踐育人的“大平台”﹔整合校內資源、用好外部支持,匯聚實踐育人的“大合力”等四個方面回顧和總結了過去一學年學校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總體情況。

苑雨晴、王天縱、魏駿雨、張新旭四名同學以《扎根中國大地,踐行青年使命》為題,分享了參與社會實踐過程中的心得體會與成長收獲﹔學生社會實踐指導教師潘娜講述了帶領“瑤鄉情思”實踐團連續多年利用暑期赴貴州河壩開展調研,以“文化+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故事﹔思政課教師連歡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為例,介紹了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方式的新探索、新感悟。

為進一步做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貫徹進校園工作,學校成立由優秀學生黨員、學校“青馬班”學員和部分學生干部組成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生學習宣講團,孫昊哲為宣講團代表授旗。下一步,學校將持續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加快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深度對接北京市各類紅色教育資源,充分挖掘其育人功能,統籌推進“四個工程”建設,拓展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著力打造行走在京華大地上具有首經貿特色的“大思政課”,推動全校上下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圍和工作機制,以實際行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本文轉載自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微信公眾號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