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中小學>>北京市中小學>>學習宣傳二十大 首都教育在行動

非凡十年·數說首都教育

聚焦培根鑄魂 上好“大思政課”

2022年11月14日14:54 | 來源:現代教育報
小字號

原標題:非凡十年·數說首都教育丨聚焦培根鑄魂 上好“大思政課”

北京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三個教育基地在北大紅樓揭牌。

關鍵詞:思政育人

市委書記走上思政課講台,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同備一堂課,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堅持首善標准,突出問題導向,彰顯北京特色,統籌全市優質資源形成思政課建設合力,聚焦課堂實效和學生實際獲得,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探索形成了系列“北京經驗”。

數說

以首善標准打造北京高校思政課高精尖創新中心,目前已研發六大課程資源平台,匯聚各類資源300余萬條,有服務京津冀5000多名、全國10萬多名專兼職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教學科研。

2022年1月,北京評出513門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513個。

截至目前,北京已有首都博物館、香山革命紀念館、北京琺琅廠等22家單位入選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公布的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名單。

生活小切口 講出思政大格局

“扶貧中的戶戶通電是一項大工程,我國貧困山區地廣人稀,甚至有十幾根電線杆為1戶供電的情況,這樣做值得嗎?”這是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教師楊迪之講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部分內容后,給學生們出的一道思考題。楊迪之將課堂知識與脫貧攻堅案例相結合,娓娓道來為什麼“值得”。

講好小故事,詮釋大主題,這樣的思政課才能入腦入心。在北京市大中小學的課堂上,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挖掘思政元素,讓思政課具有親和性和針對性的案例越來越多。

中小學生在位於北大紅樓的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參觀。

2021年4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印發《全面推進北京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方案》,提出在全市高校全部學科專業中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積極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讓思政課程在全部學科專業“開花”。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推動下,全市思政課改革注重教學和教學研究的導向,不斷探索新路徑、創出新模式,課堂內容越來越“新”,教學方式越來越“活”。

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建立了“VR仿真虛擬教學體驗室”,研制了精准扶貧實踐教學虛擬仿真系統等項目,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當地的脫貧工作,體會國家脫貧攻堅取得的重大成果來之不易。中國傳媒大學探索“雙師型”思政課改革,思政課教師走進專業課堂、專業課教師配合講思政,讓學生感到思政課就在身邊,而且還與專業學習相輔相成。

2015年10月,北京市成立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一方面通過搭建平台、收集資料、大數據分析等方式幫助高校解決思政課的“抬頭率”和“點頭率”問題,另一方面還為高校思政課教師提供教學資源檢索、資源共建共享、在線備課等一站式服務。與此同時,北京市還實施了思政課教師同備一堂課、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教研等制度,讓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從“背對背”變成了“面對面”。

近年來,北京市將思政課建設作為黨的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的標志性工程,市委常委會和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專門研究思政課建設,將其作為加強高校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舉措。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市長陳吉寧帶頭上講台,20多位市領導走進各類學校調研思政課建設。目前,北京市已打造出一批具有示范借鑒性的課程思政“標杆課”。

開門辦思政 理論在實踐中“活起來”

“‘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除了守好課堂主陣地,北京市還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堅持開門辦思政,讓思政課與現實緊密結合、與實踐充分互動、與時代同頻共振。

服務保障國慶70周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近年來,北京市積極在服務保障黨和國家重大活動中發掘思政元素,打造實踐型“大思政課”,讓廣大師生在參與重大活動中接受政治洗禮、堅定理想信念。

在抗擊疫情、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各條戰線上,首都師生立足實踐構筑了一堂堂生動的“大思政課”。用好“千人百村”等社會實踐機會、走出校園建設“思政大課堂”、用好“科技小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和北京農學院等高校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大思政課”經驗。

開門辦思政,是北京市學校思政課建設的鮮明理念。從2020年9月19日,首個北京市學校思政課案例教學基地在北京市市民熱線服務中心落地至今,北京市的“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已達22家。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思政課教師還走進市國資委、冬奧組委、市人大、市政協等單位現場備課、觀摩學習。市教委還聯合國家大劇院、中國電影博物館等,打造“劇院裡的思政課”“電影中的黨史課”等特色課程,將首都“四個中心”資源優勢轉化為育人動能。

近年來,北京市持續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作為鮮活資源,教學質量大幅提升,思政課日益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金課”。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實踐”“中關村自主創新實踐”等11個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進入思政課堂,思政課本上的文字“活起來”了。

在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的同時,北京市還積極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突出各學段特色和不同學段的有序銜接。為了持續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2021年,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北京市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引領學校思政課改革進入新階段。

2020年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推進會上,人大附中教師張帥在上展示課。

提升育人水平 強師資有了“北京經驗”

2021年國慶假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付麗莎第四次登上《百家講壇》,她開講的航空航天思政課,引起強烈反響。思政課教師能夠成為立德樹人大舞台上的主角,靠的是一套從教師隊伍建設到保障教學質量的“組合拳”。

2018年,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印發了《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專項工作實施方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職教師配備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推動各高校多種方式加緊配備思政課專職教師,在“引一批”“轉一批”“聘一批”“備一批”的工作思路指導下,近幾年北京高校思政課專職教師數量增長近40%。

2019年,北京又確定了2020年按照1:350的比例配備高校思政課專職教師的目標。在人員編制、進京指標等方面為各高校提供支持保障,同時要求市屬高校在2020年6月30日前、中央高校在2020年12月31日前,配齊思政課專職教師。

2020年10月23日,北京市又發布了《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檔案》,正式建立思政課教學“一師一檔”和個性化診斷制度。檔案包含“教學診斷”“成長足跡”“教學感悟”等內容,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通過定期組織校領導、教學名師、教學督導員、學生代表對課程進行質量監測,幫助教師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和育人能力。

為了培養思政課教師“后起之秀”,北京啟動思政課師資儲備計劃,按照教育部要求,逐步擴大馬克思主義學科研究生招生規模,指導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設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科專業建設。同時,北京市還不斷完善自2016年就設立的北京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新生獎學金、學術獎學金評審機制,逐步擴大評審覆蓋面。

先培訓考核合格后上崗、骨干教師進名校研修、一線專職思政課教師崗位補貼﹔引一批、聘一批、轉一批、備一批,推動高校動態配齊思政課教師……而今,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北京經驗”正在全國推廣。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