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數說首都教育
抓實“五育並舉” 培養時代新人

北京市東城區第五十五中學舉辦班級足球聯賽。
關鍵詞:五育並舉
學校的課間,學生們歡快地在操場上打球跳操﹔國家博物館裡,學生們觀摩、研究古代中國的古老文物﹔北大紅樓裡,中學生當起了展覽解說員﹔金秋時節,一場場“豐收節”在校園裡拉開帷幕……這是新時代首都教育的鮮活場景,首都教育以更加新穎的教育形式、更加豐富的教育內容,培養著一批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北京市“十四五”教育規劃的主要任務中明確提出,堅持“五育並舉”,著力培養時代新人。推動教育教學方式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促進學生自主有效學習﹔全面推進體教融合工作,構建具有北京特色的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基本具備1項藝術愛好﹔中小學勞動教育必修課平均每周不少於1課時。
數說
2022年1月,北京市正式發布《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行動方案》,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小學每周至少5節體育課,初中每周4到5節,高中每周3到5節。同時,確保學生每天參加1小時以上體育鍛煉。
北京市“十四五”教育規劃的主要任務中明確提出,全面推進體教融合工作,構建具有北京特色的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基本具備1項藝術愛好﹔中小學勞動教育必修課平均每周不少於1課時,職業院校要開設不少於16學時的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
圍繞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北京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奧林匹克教育活動。推進冰雪運動進校園,持續建設200所中小學冰雪特色學校,引導百萬學生參與冰雪運動。
厚植愛國情懷 培養合格接班人
千余名大學生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高校黨委書記帶隊參觀紅色教育基地、走進田間地頭了解現代農業科技成果……2022年國慶節期間,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組織各高校圍繞“喜迎二十大,奮進新時代”這一主題,策劃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國慶節期間留京的廣大高校學子樂享假期,上好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課”。
一直以來,北京市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貫徹北京市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方案,深入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教育。緊扣慶祝建黨100周年、迎接黨的二十大等歷史節點,深入開展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教育。用好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活動(北大紅樓)、抗日戰爭(盧溝橋和宛平城)、建立新中國(香山革命紀念地)等紅色文化資源,廣泛拓展愛國主義教育途徑。
無體育不教育 把體育作為第一學科
冬季長跑、跳繩、羽毛球……北京各個中小學掀起了一股體育鍛煉的熱潮。早晨、午休、課間、下午三點半后……老師和學生一起鍛煉,體育從原來的不夠受重視變成了大學科。
近些年來,北京市教育兩委堅持健康第一的理念,把提升學生體質健康作為大事來抓。2021年12月,《北京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方案》發布。此次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改革增加過程性的考核積累,適當增加分值,並加大過程性考核的權重,重在培育過程。
此次《方案》明確提出,應試和分數絕不是目的,而是以此為契機,撬動改變應試教育傾向,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負擔,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真正實現在體育運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2022年1月,北京市正式發布《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及配套文件《北京市加強中小學體育增強學生體質健康二十條措施》。“行動方案”對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給出了具體指導。比如,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小學每周至少5節體育課,初中每周4到5節,高中每周3到5節。同時,確保學生每天在校內外參加1小時以上體育鍛煉。建立校內競賽、校際聯賽、選拔性競賽為一體的大中小學體育競賽體系,構建市、區、校三級體育競賽制度和選拔性競賽體系。同時,全力呵護學生健康成長。健全學校健康教育工作體系,配齊心理教師、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和營養健康管理人員,做好學生常見病監測和防治。
以美育人 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
北京市石景山外語實驗小學的學生通過藝術實踐活動,感受家鄉變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教育系統積極落實2020年10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持續深入開展美育建設,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靈。
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小學毗鄰中國美術館,學校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和中國美術館開展了戰略合作,燈小師生走進美術館欣賞、臨摹畫作,並用自己的畫作裝點學校﹔在北師大附中校園裡大樹下的文學課上,學生們不僅閱讀文學作品,還在老師的帶領下觀察樹葉外形,描繪出形態多樣、色彩迥異的葉片。形式各樣的美育課程,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欣賞美、理解美、創造美的窗戶。
“十四五”期間,北京將實施學校美育質量提升項目,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開展以美育為主題的跨學科教育教學和課外校外實踐活動。將音樂、美術、舞蹈、戲曲、戲劇和書法等課程以及相關藝術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學業要求,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基本具備1項藝術愛好。建立藝術素養評價體系。持續開展京劇等民族藝術進校園和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
成為獨立學科 全面加強勞動教育
北京市石景山區金頂街第二小學學生在體驗烹飪課。
2022年秋季開學,根據教育部發布的《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准(2022年版)》,“勞動課”走進了全國中小學,與語文、數學課一樣,正式成為了一門獨立的課程。
北京市中小學還因地制宜開展勞動教育,引導學生學習勞動技能,理解勞動創造價值,培養勞動意識和主動服務社會的情懷。校園內,一塊“農作物種植”實驗田間,學生們辛勤勞動,研究農作物的生長習性﹔一批手藝人、非遺傳承人帶領學生們親歷傳統技能的勞動﹔在廚藝教室,學生們學做月餅、餃子等傳統美食。
“十四五”期間,北京將實施勞動教育提升項目,推進實施加強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政策文件。將勞動教育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系統設計實踐內容。發揮北京市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的勞動教育作用,打通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等資源邊界,形成北京市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體系。北京充分發揮勞動育人功能,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小學勞動教育必修課平均每周不少於1課時。職業院校要開設不少於16學時的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強化家庭基礎作用、學校主導作用和社會支持作用,形成“三位一體”推進勞動教育局面。
“十四五”期間,北京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將更加健全。實現立德樹人融入教育教學各環節,貫穿各級各類教育領域,學生品德修養、綜合素質、運動技能、審美情趣、勞動實踐能力全面提升,家庭、學校、社會密切配合的育人體系更加健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