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書寫新時代華彩篇章
【踐行總書記回信精神 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
“希望你們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干,在艱苦奮斗中錘煉意志品質,在億萬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進行的偉大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用青春書寫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歷史的華彩篇章。”2017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給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從第六屆起,大賽更名為“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的大學生回信,對青年創新創業群體提出殷切期望。
5年前,參加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的大學生們給總書記寫信,匯報了他們的收獲和體會。他們表示要像習近平青年時代那樣,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和志向,把自己創新創業夢融入偉大中國夢。
“中國國際‘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就是要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昂揚奮發、勇毅前行,積極走進革命老區、偏遠山區和城鄉社區,追尋並感悟革命精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表示,總書記的回信情真意切、語重心長,充分體現出對支持青年在創新創業的奮斗人生中出彩圓夢的美好期望,為青年一代成長成才指明了方向。
如今,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已舉辦到第八屆。以賽促創,多年來,大賽引導各地各高校大學生在創新創業的實踐中成長與發展,一批批優秀的青年創新創業人才在比賽中磨煉才干,一個個促發展、惠民生的創新創業項目落地生根。
堅定信念,以創新創業踐行紅色精神
“當時我正在地裡收蘋果,手機突然彈出消息:‘總書記給我們回信了!’我萬分激動。”給總書記寫信的執筆人之一、農業電商項目“小滿良倉”創始人張旺回憶。
2017年到革命聖地延安的“青年紅色筑夢之旅”,零距離感受延安精神,給當時正在創業攻堅期的張旺注入一針“強心劑”,讓他對創新創業有了全新思考。用戶是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是最大的用戶。怎麼解決困難?“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堅持不懈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如何發展創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破除思維定式開辟創新路徑。“延安精神代表一種創業精神。”他認為,“相比國外創業理論,延安精神是更值得中國創業者去參悟的精神法則。”
經過幾年農業電商的創業實踐,張旺發現農產品銷售,是從種植到倉儲、物流到銷售的系統性問題,如果僅對某一個環節進行改造,效果微乎其微。由此,“小滿良倉”項目應運而生。張旺多點發力,加強農業電商供應鏈保供、農產品品質提高等方面的工作。自2019年8月起,由“小滿良倉”發展而來的滿心滿行科技有限公司供應鏈中心已完成品質農產品銷售5.3億元。
從4人到30多人、從110畝到5000余畝中藥材種植,近兩年,另一位致信人趙慶早的創業項目規模已經從團隊發展為公司。“總書記的回信讓我更加堅定了服務鄉土的信念。”他說,在總書記回信精神的感召下,自己於2018年光榮入黨。
從小在烏蒙山區長大,如今經營雲南鮮隱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趙慶早決心用創新創業的方式回饋大山。他說:“看到農戶們生活越來越好,我就有滿滿的自豪感。”
心系他人,用創新創業成就無悔青春
2021年,谷旭陽和團隊的視障學生動畫療愈項目獲得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該積極在創新實踐中鍛煉、提升自己,用實際行動更好服務他人,為社會作貢獻。”從小在盲校長大、母親和爺爺都是特教老師的谷旭陽,被家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深深感染。他想,作為影視專業的學生,可以用動畫制作的方式給孩子們帶去歡樂。
谷旭陽把對視障孩子的牽挂化為創新實踐的動力,成立旭日暖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自學軟件、走訪特教、聯系專家……他和團隊不斷總結經驗,工作逐漸有了起色。“正如總書記指出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我相信困難和挑戰是成功的必由之路。”現在,中心制作團隊已累計制作300多集無障礙精品動畫,與86所特殊教育學校建立了合作關系,幫助近3萬名特殊學生享受到動畫片帶來的歡樂。
“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同樣也激發了周良財的創新創業熱情。因3歲時的一場意外致殘,他一度意志消沉。2019年,剛開始創業的他參加了“青年紅色筑夢之旅”。這一次,他感受到了精神力量,找到了努力方向。“老一輩革命家的先進事跡和奮斗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我要迎難而上,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紅色之旅進一步堅定了他的信心。
創業在基層,創新為基層。2021年,周良財牽頭成立陝西信安長隆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助力發展陝西羊奶產業。“‘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我們經營農產品,就一定要深入農村、服務農村。”創業過程中,他始終銘記總書記在回信中的殷殷囑托。他的團隊中有殘障人士,有來自因病因殘致貧家庭的孩子。他堅信:“大家互相鼓勵,共同奮斗,一定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優化環境,為創新創業搭建圓夢平台
今年2月,我國第一顆由學生研制、設計的微納衛星“啟明星一號”成功發射。參與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創新創業項目“啟明星”的學生們,充分發揮創新潛能,把理論知識運用於實踐當中,實現了屬於青春的“飛天夢”。
“總書記‘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的重要指示,鼓舞著青年學子勇敢筑夢、追夢、圓夢。當學生們看著自己造的衛星升上太空時,喜悅和激動溢於言表。”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主任孟小亮表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有著優越的創新創業環境和條件,有夢想的青年們應當敢於創新創業,為經濟社會發展多作貢獻。
從創新想法到具體實踐、從創業項目到上市公司,青年創新創業群體的故事正在中華大地上不斷書寫。全國高校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委員曾莉表示:“青年創業者在中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經濟新動能中磨礪成長。在科技攻關前沿,在鄉村振興一線,他們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青年力量。”
創新創業環境優化,青年創新創業群體取得越來越多的成就,背后離不開全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范式的深刻變革。目前,全國高校普遍開設有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其中專門課程3萬余門、在線開放課程1.1萬余門。吳岩表示,在當前階段,要通過不斷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引導高校構筑從理念到教法、課程到專業、師資到平台的全方位交叉培養體系,切實增強青年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桐花萬裡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今天的中國,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投身於創新創業的熱潮,他們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著青春力量。”吳岩說。
(記者 殷澤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