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多姿多彩的國際中文教學

於  荷
2022年09月23日08:4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日前,在佛得角大學,中文學員參加了“中國航天知多少”活動。
  圖為學員正在活動中。

  日前,在佛得角大學,中文學員參加了“中國航天知多少”活動。
  圖為學員正在活動中。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國際中文教師和志願者以十二生肖為主題開展系列文化工作坊。
  圖為中文老師自制的卡片。

  對一線國際中文教師來說,如何激發並保持海外中文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為實現該教學目標,他們各顯神通,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引入新的教學內容,讓中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教學內容呈現多樣化

  日前,在佛得角大學,中文學員參加了“中國航天知多少”活動。學員愛德森對中國空間站產生了濃厚興趣,動手制作了一個空間站模型﹔蘭心對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充滿好奇,用塑料瓶和紙張做出了一個火箭模型。“這次活動讓我們對中國航天事業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激發了我們學習中文、了解中國的興趣。”學員們如是說。

  據介紹,本次活動是佛得角大學拓展中文教學模式的一次嘗試,包括知識講解、互動討論、手工制作3個環節。在活動中,老師結合視頻播放介紹了中國航天發展歷史,並帶著學生做了一些小實驗。在觀看中國航天員做實驗的視頻時,學生們直呼“太有趣了”。

  在匈牙利米什科爾茨大學任教的國際中文教育志願者王質純是個喜歡運動的姑娘,從網上非常流行的“劉畊宏毽子操”中找到了教學靈感,不僅為學生介紹毽子操,還引導學生在跳毽子操的過程中使用中文打拍子。“跳毽子操時,既要保証動作標准,又要跟上音樂節奏,還要用中文進行介紹,很有挑戰,也很有趣。”學生何馬可說。

  王質純表示,踢毽子是中國很受歡迎的傳統體育活動,毽子操以踢毽子的動作為基礎,以流行音樂為背景,是傳統與流行的結合。“我想告訴學生中國年輕人喜歡的健身方式,拉近和學生的距離,也激發他們學習中文的興趣。”

  文化教學輔助語言教學

  文化教學是國際中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讓其和語言教學相輔相成,讓學生愛上中文,國際中文教師進行了多樣探索。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國際中文教師和志願者為了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以十二生肖為主題開展系列文化工作坊,為中文學員開啟了多場中國文化體驗之旅。活動共分三期。在第一期中,老師向學員介紹了十二生肖的中文名稱和不同生肖的個性特點,並講述了十二生肖的傳說﹔在第二期和第三期活動中,老師根據學生興趣,對個別生肖進行了專題介紹,同時結合舞龍表演、《西游記》等中國傳統習俗和文學名著拓展文化知識,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制作出自己的生肖手工作品。

  學生們表示,通過十二生肖文化課程,不僅收獲了相關中文和文化知識,加強了對中國文化的了解,還創作出生肖作品並將其背后的故事介紹給了家人。

  在韓國任教的國際中文教育志願者鮑開妍以中國傳統服飾為文化教學切入口,用一周的中國特色服飾穿搭,讓學生在學習中文的同時,感受到中國傳統服飾的魅力。

  選擇用服裝展示和沉浸式體驗的方式介紹中國的傳統服飾及其背后的文化知識,來源於鮑開妍在中文教學過程中的觀察。她發現,學生對沉浸式教學的興趣濃厚,參與度很高,於是就想到給學生講述中國的服飾文化以及中國傳統服飾的歷史變遷。教學實踐証明,此次文化教學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激發了他們的中文學習興趣。

  結識語伴創造語境

  對海外中文學習者來說,沉浸在中文語境中學習中文,是快速提升中文水平的有效途徑。

  為了給學生創造更好的中文語境,波蘭弗羅茨瓦夫大學的國際中文教師採取的是為學生找中文語伴的辦法——幫助該校30余名中文學員及中文愛好者與遠在廈門大學的中國學生結成了一對一語伴。

  結成“語伴”之后,雙方可以通過視頻、語音或短信等方式進行交流,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學員的中文交際能力,還讓雙方對彼此的校園生活有了了解並建立起友誼,同時加深了雙方對兩國文化的了解。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中文的機會。通過和中國朋友聊天,我了解到一些新的中文詞語和有趣的文化知識。如今,我使用中文交流時更自信了。”波蘭學生歐澄楓說。

  “時差導致我們多通過留言的方式交流,但波蘭同學熱情友好,對中國和中國文化充滿好奇。”中文語伴黃惠鴻表示,作為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生和未來的國際中文教師,他感動於波蘭語伴對中文學習的熱情,也認識到了國際中文教育的意義,“我希望自己也能為國際中文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讓更多外國朋友愛上中文,了解中國。”

  本文配圖均由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提供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