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澳門特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赴內地升學的澳門高三畢業生上升至37%

2022年09月20日10:41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郝孟佳)今天上午,教育部舉辦新聞發布會,黨的十八大以來內地(大陸)與港澳台地區教育合作交流的有關情況。澳門特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局長龔志明表示,澳門特區成立的第一個十年,已積極開展教育制度的構建,全面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

龔志明介紹,在愛國愛澳教育工作上,澳門高校本學年有85%的學士學位課程,已設有《憲法》和《基本法》相關教學內容。基礎教育方面,中國歷史已列為學生的必修課程。更獲內地專業出版機構的支持,出版中學《歷史》教材,以及中小學的《品德與公民》《中國語文》等教材,其中全套《品德與公民》及初中《歷史》教材的使用及參考使用率達100%,高中《歷史》教材達95.7%,更推出葡文及英文版的《歷史》教材供國際學校使用。並實現了全澳包括教會學校及國際學校在內的,所有學校升挂國旗全覆蓋,成立學界升旗隊﹔以及新設立家國情懷館、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基地等場所,豐富學生對國家、澳門歷史的多元學習體驗。

澳門特區政府積極與各地省市簽訂並落實各類教育合作協議,並在駐澳機構的協助下,開展與內地多元化的交流活動,促進學校、學生、教師、家長、青少年對國家歷史、國情、國防、外交等方面的認識。

澳門與內地締結的姐妹學校由2011年累計不足40對,增加至2021年累計超過370對。

在國家教育部的協調下,內地眾多優質大學提供名額予澳門學生升讀,赴內地升學的高三畢業生由2015/2016學年的16%上升至2020/2021學年的37%。

龔志明介紹,在促進學校發展方面,實施了《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通則》法律,完善學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機制。獲得國家的支持,批准澳門大學在珠海市橫琴島建設新校區,並於2013年啟用。澳門大學在2022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排行全球大學第201-250位,全球年輕大學排名第26位。

學校課程質量方面,在內地專家的支援下,澳門成功推行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

高等教育方面,本澳高校的課程數目,由2011/2012學年的約260個增至本學年超過330個,並與內地高校合辦學位課程,以及在國家粵港澳大灣區政策的支持下,設立聯合實驗室、產學研示范基地等,開展澳門與內地的產學研合作。

在師資隊伍建設上,2012年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為非高等教育的教師訂立了職業制度,提升和保障了教師的福利待遇。通過對教師資格及在職進修作出規范,持續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2011/2012學年至今,本澳教師具有師范學歷的比率從約82%提升至97%,而取得學士學位或以上的比率,亦從約86%提升至97.5%,內地師范院校為澳門培養了大批師資人才,是澳門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助力。

在教師專業發展上,澳門長期獲得國家教育部的支持,組織豐富多元化的活動,品牌項目有在教育部倡議下推行的“千名教師精英培訓計劃”“內地優秀教師來澳交流計劃”等,對促進澳門教師的教研水平發揮積極作用。同時,澳門已建立教師培訓制度,在新入職教師、中高層教師、學校領導等系統性教師培訓中,都要求修讀愛國愛澳課程。

在關顧教育品質和學生素養發展方面,澳門高等教育近十年間,構建了素質評鑒制度、學分制度等,以及加入多個國際高教素質保証組織,澳門高校在國際和區域間的認同有所提高,在葡語、旅游等特定學科領域上具有頗高的國際認受性和影響力。

澳門學生在“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2018)”中,在閱讀、科學、數學三個素養都位列全球第三名,達到基准水平學生比例排行全球第二,更獲OECD評為唯一一個教育質量持續兼快速進步的經濟體,教育質量和教育公平獲得肯定﹔2016年更首次參與“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 (PIRLS)”,進一步關注學生的閱讀素養發展。

(責編:何淼、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