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丘成桐:為何很多中國學生擅長做題,卻成不了大數學家?

2022年08月01日08:28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東西問 | 丘成桐:為何很多中國學生擅長做題,卻成不了大數學家?

近日,每四年頒發一次、被譽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揭曉,來自法國、美國、英國和烏克蘭的4名“80后”年輕數學家獲獎。其中,小時候數學成績很差,甚至一度對數學很反感的美籍韓裔數學家許埈珥的經歷尤為傳奇,這也是繼丘成桐、陶哲軒、吳寶珠之后又一位亞裔科學家獲此殊榮。

成為一名數學家需要哪些特質?中國如何才能培養出更多本土的世界一流數學家?中國要想從數學大國成為數學強國,需在哪些方面發力?國際著名華人數學家、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丘成桐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時指出,想學好數學,要有一定的基礎天分,要有興趣,還要肯用功努力。數學的真諦不是做題、特別不是做別人出的題,而要自己發掘好的研究方向、好的問題,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您曾說您在中美各有一個家,還有棲息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第三個家——數學的國度。您是如何對數學產生興趣的?

丘成桐:我從小就對數學有興趣。我父親是個哲學家,但對數學情有獨鐘,他雖不研究數學,卻認為它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在父親的教導下,我很早就對數學產生了興趣。

我14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我對數學一直有很大興趣,但沒接觸到真正的數學。直到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念書,我才知道真正的數學是怎麼回事。

坦白說,當年中國的數學家看到的研究領域較為片面,沒有看到宏大的全景,我也是到了伯克利才看到的。

工作中的丘成桐。中新社記者 卞正鋒 攝

中新社記者:您有著東西方求學和任教的雙重經歷,並在美國生活近50年。您認為東西方數學教育各有何特點?如何破解中國學生善於做奧數題卻不會問問題的現象?

丘成桐:很多人都好奇,中國孩子的數學很好,為什麼中國出不了大的數學家?其實這其中有很多誤會。歐美的小孩中,數學最好的那批人也很優秀,老師不僅教他們數學的基礎內容,而且注重激發他們對數學真正的興趣,讓其有很大的原動力去找尋數學的美妙之處。

很多中國的小孩看不到數學最精華的地方,認為隻要將題目做對、將考試考好,就很高興。但數學的真諦不是做題、特別不是做別人出的題,而要自己發掘好的研究方向、好的問題,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要破解這個困境,首要是戒除功利心,不要想著靠數學去升官發財,去爭人才“帽子”、爭當院士。我在美國看到很多年輕人認為自己做的研究很有意思,就頗滿足,他們不去想能不能當院士、能不能拿高薪。對於有志於做學問的人,真正的獎勵是學問本身,解決疑難問題最重要,必須要有唐僧西天取經路上甘願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精神。

因此,想學好數學,要有一定的基礎天分,要有興趣,還要肯用功努力,這種努力是長年累月的,沒有興趣是熬不住的。另外,不要寄望於靈感,認為等哪天靈感一來,就能解決一個有史以來都沒有解決的問題,這是不可能的。

中新社記者:您很喜歡中國古詩詞,還曾寫過詩。您曾說,中國古典文學深深影響了您做學問的氣質和修養。中國傳統文化為您在數學領域的探索帶來哪些滋養與啟發?

丘成桐:做好的學問,要有文化的根底,不僅要讀中國古詩詞,也可以看莎士比亞,聽《浮士德》歌劇,聽貝多芬的音樂。詩詞是中國文化很重要的部分,無論詩詞還是數學,研究的都是大自然,只是描述的方法不一樣。

我喜愛古朴的風格,喜歡《詩經》,喜歡屈原的楚辭,喜歡魏晉南北朝的詩詞(如《古詩十九首》),最喜歡的是賦——漢賦。

我認為我讀豪放派詩詞越多,做數學研究時的格局就不一樣。我常鼓勵學生多讀豪放派詩詞、司馬遷的《史記》等,對做研究是很有好處的,幫助開闊心胸,關注更宏大的問題,這也是清華求真書院院訓“尋天人樂處,拓萬古心胸”的要義所在。

中新社記者:數學究竟有何作用?能為人類解決怎樣的問題?

丘成桐:數學從古到今,都是整個科學的基礎。要解釋大自然的結構,唯一的語言就是數學。大自然的基本定律,隻有用數學才能推導出來。

最早的實驗,沒有數學表示不出來﹔表示出來還要通過邏輯推導一個結果,這個結果可用於大型計算機、“兩彈一星”等。其實,所有的科學工程,沒有數學都完成不了。尤其最近幾十年來發展起來的互聯網,更加關乎數學,怎麼研究網絡結構、怎樣才能最快地傳送信息。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地方離得開數學。

最近很多數學家在討論疫情,通過數學模型可預測未來感染人數﹔在圍棋對決中擊敗人類的“阿爾法狗”(Alpha Go)所涉及的深度學習、人工智能,都與數學緊密關聯。

2022年7月18日,丘成桐在“求真游目”全國巡講的首場講座中分享數學的廣泛運用。中新社記者 瞿宏倫 攝

中新社記者:東西方數學發展經歷了怎樣的歷程?中國的數學在國際上目前處於什麼水平?

丘成桐:中國古代數學有段時間發展得還不錯,但自從希臘數學大發展以后,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的數學能與其相比。希臘從公元前500年到公元200年這七八百年間取得的數學成就,無與倫比。當年,古巴比倫、古印度、古中國等古代文明均研究數學,但都沒找到完美的邏輯方法來處理數學,隻有希臘數學家完成了。

中國一直到20世紀初期才正式開始現代數學的研究,發展到今天還算不錯,但與全世界最尖端的數學比還是有距離。有幾個中國數學家做得還不錯,但西方有龐大的數學家團隊,還有差距。

中國目前更偏重應用數學,理論數學的發展有待加強,后者需要經過痛苦、孤立的思考過程。

中新社記者:您在自傳中說,數學擁有神奇的力量,能打破距離、語言、文化的隔膜,把人們立時拉在一起,交流共通的知識。您認為數學能如何促進東西方交流?

丘成桐:數學遵循邏輯這一基本思想,放之四海而皆准。俄羅斯的朋友和我都使用同樣的數學語言,交流起來沒有任何隔閡。每個民族有自己的特色,每個時代有不同的環境,這會影響數學的發展,但數學家們都講究邏輯,雖然我們解題的步驟和方法不一樣,不妨礙我們互相欣賞,互相融合。

一個好的數學研究所,一定容納了很多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數學家。20世紀50年代后的大數學家我基本都認識,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不少東西,學習他們做學問的態度。我也從物理學家身上學到很多,所以我做的研究很多都跟物理有關。

2006年,世界著名科學家丘成桐(左至右)、大衛·格羅斯(David Gross)、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安地·斯特羅明格(Andrew strominger)出席國際弦理論大會。中新社記者 徐曦弋 攝

中新社記者:第九屆華人數學家大會於近日舉行,您當初發起這個大會的初衷是什麼?華人數學家能在促進東西方交流方面發揮怎樣獨特的作用?

丘成桐:華人數學家大會第一次發起是在1998年,當時中國的數學較為落后,所以我希望集合全世界華人數學家的力量來提升中國的數學水平,也方便他們相互之間的交流。我想我做到了。有很多優秀的華人數學家來到中國,也有很多中國數學家在此獲得國外訪問交流的機會,這個大會起到了很好的橋梁作用。

我們也推出了很多重要的獎項,如有“華人菲爾茲獎”之稱的“晨興數學獎”,基本上中國最重要的數學家都拿過這個獎。1998年,中國的數學水平與海外相差較大,不太了解海外數學研究的進展,通過這些華人數學家的演講,中國本土的數學家有機會了解最前沿的數學研究。經過這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的數學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目前我們帶領中國學生做研究的方向比以前要鮮明得多,能把握到關鍵之處。

中新社記者:您曾預言:“19世紀是歐洲的數學世紀,20世紀是美國的數學世紀,21世紀必定是中國的數學世紀。”您認為中國要想成為數學強國,還需在哪些方面發力?

丘成桐:我很希望十年內能在中國本土產生世界第一流的數學學問。未來中國毫無疑問會在世界舞台上佔據很重要的位置,中國的人口比別國多,中國人對知識的重視程度也更高。中國今年的高校畢業生破千萬,如果能從其中“萬裡挑一”選拔出可以成為世界一流數學家的“好苗子”,10年后就能培養出1萬名一流數學家,這相當於整個美國頂級科學人才庫的規模。

2015年6月,丘成桐應邀做客南開名人講座,受到南開大學學子的熱烈追捧。中新社記者 張道正 攝

具體而言,可適當創新人才選拔機制,不是所有的“好苗子”都需要通過高考來篩選。清華求真學院每年可自主招錄100個學生,相比高考的1000萬人,隻佔很小的比例,但這些學生有望成為中國數學界的領軍人才。要改變中國數學學術方向,可能就靠這少部分人。(中新社記者 陳瑜波)

受訪者簡介:

丘成桐,男,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哈佛大學數學系和物理系終身教授,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求真書院院長。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博士學位,師從著名微分幾何學家陳省身,曾証明困擾數學界多年的卡拉比猜想以及廣義相對論中的正質量猜想,系“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

(責編:郝孟佳、何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