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后冬奧文章”,這樣進課堂、進教材、進試題

——北京市將冬奧遺產轉化為教育資源紀實

2022年07月25日08:34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后冬奧文章”,這樣進課堂、進教材、進試題

小朋友在首都體育館體驗滑冰。新華社發

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新華社發

編者按:

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成就了“雙奧之城”的榮耀時刻,盛會結束后,“后冬奧”的精彩故事繼續上演。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既有場館設施等物質遺產,也有文化和人才遺產,這些都是寶貴財富,要充分運用好,讓其成為推動發展的新動能,實現冬奧遺產利用效益最大化。”如何用好北京冬奧遺產,豐富思政教育資源,發揮立德樹人作用?這是擺在首都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考題。讓我們跟隨一線實踐者的腳步,看看他們如何挖掘、拓展北京冬奧精神的文化內涵和教育價值,搭建起思政教育平台,延續美好的“冰雪之約”。

2022年北京高考數學卷中,結合“冰絲帶”綠色環保技術的考題令人耳目一新。同樣,北京市中考有關單板滑雪大跳台項目的題目,也讓人感覺北京冬奧會並未走遠。

記者採訪發現,在北京市大中小學各個學段的試題中,“冬奧”已成為出現率最高的主題之一。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冬奧精神和冬奧文化遺產將更多體現在題目的素材選用和情景創設上,引導學生結合最新科技資源和實事情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圍繞扎實做好“后冬奧文章”,北京市提出,充分用好物質、文化和人才遺產,實現冬奧遺產利用效益最大化。觀察北京市學生的學習生活,不難發現,中小學生正從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汲取冰雪知識,大學生則是運用專業能力深入社會實踐,用行動弘揚北京冬奧精神。北京冬奧遺產正被源源不斷地轉化為教育資源。

在思政課堂上講好冬奧故事

五四青年節當天,“圓夢冬奧會,一起向未來”首都教育系統弘揚北京冬奧精神大思政課在線上播出。

課堂上,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運動員、建設者、科研工作者、志願者等群體代表分享自身的冬奧經歷,主講人馮秀軍結合這些鮮活案例闡釋北京冬奧精神的內涵。例如,中國首位冬殘奧“三冠王”楊洪瓊講述了自己一路克服困難勇奪三枚冬奧金牌的經歷,她說:“我在哪裡摔倒,就把哪裡碾平。”馮秀軍分析,楊洪瓊“拒絕躺平,選擇碾平”的精神,正是北京冬奧精神中“迎難而上”的可貴品質。

“我深受震撼,這堂課激勵我切實扛起肩上的責任,帶領青年學子奔跑在新時代的青春賽道上。”北方工業大學輔導員劉霽煒聽完這堂大思政課后,激動地說。

冬奧精神的種子,在大中小學思政課堂上生根發芽。同時,北京市高校還組建宣講團,進社區、進學校、進班級,傳播冬奧文化。

清華大學博士生講師團成立全國高校第一支“冬奧宣講隊”,形成了19門冬奧主題精品課程,面向校內外開放預約,並以線上連線方式與支教地中學師生聯動。

北京師范大學組建“我和我的冬奧故事”青春宣講團,走進大中小幼學校開展志願宣講活動。3月29日,宣講團在線上與北京師范大學實驗幼兒園的老師們分享了冬奧志願服務故事。實驗幼兒園教師官建麗表示,聽了宣講,自己更清晰地意識到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舉辦的不易。自己要在幼兒園帶領孩子們了解奧運故事,鼓勵孩子們加強體育鍛煉,擁有更加強健的體魄。

隨著各類以冬奧為主題的活動不斷開展,中小學生們越來越深地感悟著北京冬奧精神。“冬奧冠軍的成長之路是怎樣的”“火炬手王甦菁為什麼被稱為‘中國版霍金’”……這些都是姚家營中心小學師生們經常討論的話題。姚家營中心小學開展海坨少年廣播站活動,利用午飯后的廣播時間進行冬奧精神宣講,並組織開展冬奧大討論,讓學生在潛移默化間學習冬奧知識。討論會結束后,六年級學生屈瑞澤表示,自己要努力“傳遞好”冬奧“火炬”,發揚北京冬奧精神。

在育人實踐中貫穿冬奧精神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結束后,北京市中小學開展各類活動傳播冬奧知識、弘揚冬奧精神。

北京市海澱區實驗小學的冰球微電影《嗨,我們的冰球!》,給孩子們帶來了別樣的冰雪體驗。在拍攝這部微電影的過程中,海澱區實驗小學冰球隊、小記者團、合唱團的許多同學共同參與。拍攝從每天早上7點到晚上9點,整整持續了8天時間。雖然很辛苦,但大家都樂在其中,因為影片講述的是他們所熱愛的冰球的故事。

府學胡同小學以“綠色環保”為主題,將教材中的環保內容與北京冬奧的環保做法相結合,開展冬奧彩車項目制作活動,同學們說,小小的冬奧彩車承載了他們大大的夢想﹔南邵中學將冬奧知識融入課堂教學,將《冰雪運動觀賽禮儀》融入品德與社會學科,將《冬奧常用英語對話》融入英語學科,師生共同掌握冰雪知識﹔大東流中學創立冰雪文化宣傳角,按照每月的冰雪活動主題更換學生自己制作的手抄報、冰雪海報、手賬等冰雪文化宣傳材料,激勵學生們發揮動手能力。

北京市各高校則鼓勵學生深入社會,在切身實踐中將冬奧精神傳承下去。

北京冬奧場館是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重要的物質遺產,也是學生們進行冬奧思政實踐的重要場所。北京工商大學組織冬奧志願者重返“冰立方”,並與冬奧場館合作打造冬奧實踐基地,讓同學們在冬奧場館中向社會大眾傳播冬奧知識,發揚冬奧志願精神。

清華大學通過開展冬奧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校師生圍繞全民健身行動、冰雪產業經濟、奧運遺產戰略等開展調查研究。比如,清華大學探微書院實踐支隊前往吉林省白山市,通過對沿途自然風光、民俗文化、交通設施等方面的考察,調研冬奧對當地冰雪產業帶來的影響,為探尋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之路建言獻策。

結合專業特色用活冬奧遺產

北京高校結合專業特色,多元活用北京冬奧遺產。中國政法大學以北京市12項冬奧相關法律法規與《北京市志願服務條例》等為研究對象,開設“冬奧法治大講堂”“法眼看冬奧”等系列普法課程,開展線上行動。普法課程中不僅包含了運動員權益救濟、興奮劑相關法律等與冬奧賽事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還科普了“自己手工制作‘冰墩墩’,侵權嗎?”“滑冰被人撞倒受傷怎麼辦?”等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常識。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賽事服務經驗是寶貴的教育資源。設在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多語言呼叫中心陪伴“雙奧之城”北京走過了十四個年頭,在2008年的北京夏奧會和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中,多語言呼叫中心全程提供24小時電話外語翻譯服務,積累了豐富的賽事語言服務經驗。因此,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結束后,北京外國語大學開展了多語中心冬奧語料庫整理工作,並編纂印制《多語言呼叫中心冬奧21語種服務關鍵詞句100例》,作為多語中心開展在線服務的基礎培訓素材。

北京冬奧志願者們是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寶貴的人才遺產,是北京冬奧精神最好的傳播者。林霄霄是北京外國語大學荷蘭語專業的教師,也是一名在多語言呼叫中心服務了兩屆奧運賽事的志願者。“奧運精神在這14年間結出了豐碩果實,並將一直延續。”她表示,自己經常用奧運志願服務的經歷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后冬奧時代,北京市中小學的特色冰雪教育也在蓬勃發展。2021年,石景山區電廠路小學被國家體育總局授牌為全國唯一的“冰雪學校”。該校校長薛東介紹,從2015年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開始,學校便利用地緣優勢開展冰雪教育,經過7年深耕,學校不僅擁有專業的冰雪運動場地,還研究出了一套冰雪教育課程體系。后續計劃成立的中小學奧林匹克教育微學院,會吸納延慶、張家口等地的中小學加入,帶動更多孩子參與到奧林匹克教育中。薛東表示:“后冬奧時代,通過學生帶動家庭共同參與冰雪運動,冰雪教育大有可為。”

(記者 董城 通訊員 張思琦)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