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以水育人”,讓學生感受學風“潮”

2022年07月07日09:01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浙江水利水電學院:“以水育人”,讓學生感受學風“潮”

  從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出發,向東走約2000米,就能看到波瀾壯闊的錢塘江。這片水域不僅與浙江水利水電學院的專業方向有著緊密的聯系,而且它還承載著該校的文化底蘊和學風涵養。

  “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浙江水利水電學院輔導員曹剛劍介紹說,該校一直很重視以水文化為主線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例如該校校園內的“一帶、兩館、四台、八景”景觀系統,就是“以水育人”的具象化體現。

  “在學風傳承行動當中,我們的思路是突出學校的水文化和精神,立足學科優勢,發揮‘以水育人’在學風建設當中的作用。”曹剛劍說。

  與大江大河“面對面”

  在“風啟學林”網站上,曹剛劍上傳了多部記錄該校師生學風活動的視頻,既有室內學習,也有野外考察。曹剛劍介紹說,這些活動的亮點之一,就是讓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大工程、“面對面”接觸大師。

  “對於水利水電專業的學生來說,沒有什麼比親身來到水邊,看到、摸到先輩們創造的杰出工程成果更震撼的了。例如,在以錢塘江大橋和茅以升先生事跡為主題開展的學風活動當中,我們組織學生來到錢塘江邊,像茅以升先生一樣‘親眼看看每一根水泥柱子’,感受跨越時代的家國情懷和科學家精神。我們還請錢塘江大橋歷史研究專家鐘光明為學生實地講解錢塘江大橋的歷史背景,回溯茅以升先生建造錢塘江大橋的傳奇經歷。此外,我們還注重知識傳授,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同學們在參加完活動之后,紛紛表示茅以升先生的故事鼓舞了自己。”在談到學風傳承行動視頻《閃耀的星》時,曹剛劍如是說。

  之所以給視頻起名《閃耀的星》,不僅因為有一顆小行星是以茅以升命名的,其中還暗含了讓科學家成為指引學生的“啟明星”之意。

  在曹剛劍參與完成的另一部視頻作品《尋訪老兵學黨史·扎根行業筑情懷》當中,學生們面對面接觸到了浙江水利水電學院老教師王仿荀。王仿荀既是新中國第一代海道測量人員,也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在師生訪談會上,王仿荀介紹了自己以專業報國、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幾十年如一日投身海道測繪事業的經歷。訪談會后,王仿荀向學院捐贈了自己用了幾十年的測繪工具書和筆記本。

  “王仿荀老師的經歷不隻對學生,也對我本人有很大觸動。在王老師身上,科技工作和家國情懷是合二為一的。他向學院捐贈的書籍、筆記,更是老一輩科技工作者學風的具象化體現。”曹剛劍感慨道。

  “與祖國大江大河、重大水利水電工程‘面對面’,與杰出科學家、工程師‘面對面’,是我們水利水電人感受學風、內化學風的方式之一。”曹剛劍說。

  以水文化培育“水分子”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師生習慣稱母校為“水院”,“水院”學生也有個外號叫“水分子”。這兩個稱號都和該校的水文化息息相關。

  曹剛劍結合校情介紹說,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堅持“弘揚水文化·鑄就水利魂”,以水文化和學校精神為主線,梳理治學育人思路,統籌規劃校園文化建設,以實施水文化教育、傳播、研究“三大工程”為載體,構建具有鮮明水利行業特色的文化體系。

  “在我們學校,《浙江水文化》《中國水文化概論》都是必修課程,我們還結合專業教育開展了系列水專題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水文化和水利精神教育﹔並成立了水文化研究所,通過開展浙江水利史研究、水文化遺產普查、水文化交流等學術活動,豐富水文化研究成果,打造特色精品項目,提升校園文化內涵﹔同時,面向社會各界開展水情教育傳播活動,充分發揮學校文化的引領和輻射作用,增強師生、公眾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曹剛劍表示,水文化在該校已經形成了成熟體系,多個以水文化為主線的校園文化品牌曾榮獲國家級、省級榮譽。

  “‘水院’位於錢塘江邊,這條大江是我們的精神文明寶庫。學校的學風傳承行動‘沿水開展’,扎根學校實際,注重專業特色。我們希望每位學生都能成為學風的傳承人,時代的‘弄潮兒’。”曹剛劍總結說。實習記者 孫明源

(責編:郝孟佳、何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