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智能輔助工具可否用?專家同時提醒——

志願填報不要一味追求“分數最大化”

2022年06月16日07:58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志願填報不要一味追求“分數最大化”

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高考已落下帷幕,志願填報成為考生和家長面臨的新一輪“考試”。一些地區能填報的志願數量超過100個﹔一些高校新增了本科專業﹔一些專業設置了選考科目的要求……對考生和家長來說,填好志願,要做的功課確實不少。智能輔助工具,近年來也在高考志願填報時為越來越多的考生和家長提供參考。

已經做了4年高考志願信息服務的夸克App產品經理夏雅瞳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團隊回訪過2021年的用戶,發現近80%的“00后”考生在填報志願時會參考智能填報或預測工具。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陳志文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志願填報服務成為產業很正常,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場。不過,他旗幟鮮明地反對天價志願填報服務。

陳志文表示,在填報志願時,考生可以尋求第三方幫助,無論這個第三方是智能工具,還是老師、家長、前輩……但前提是在深入細致地研究討論后,考生把自己的人生方向想清楚——任何第三方都無法替孩子完成這件事。“我看到有些家長很任性,花了上萬元委托別人給孩子做生涯規劃,你仔細想想,你是對孩子負責還是不負責?”

“我們抱著嚴謹的態度免費提供高考志願信息服務,想提升考生整體的填報效率。”夏雅瞳表示,每個考生的人生志願都是個性化的,因此,在產品設計上,不是讓考生輸入一個分數,就給出一組填報方案,而是通過一系列工具,幫助考生了解自己想要什麼,當前處在什麼樣的階段,再告訴考生大概有哪些選擇,最后由考生自主決定。核心,仍然是“自主決定”。“智能輔助類志願填報產品要確保的是提供准確的數據,但最終判斷仍要由考生和家長作出。”夏雅瞳坦言。

陳志文還提醒,志願填報中有一個傾向特別需要警惕,那就是盲目追求所謂的“分數最大化”。高考志願涉及人生規劃,不是在菜市場挑白菜。“我考了500分,上了個可能需要502分的,就叫撿漏﹔上了個需要498分的,就是吃虧。賬不能這麼算。”陳志文說,志願填報,首先要明確前行的方向,如果連方向都丟了,“一味盯著分數最大化那就是踩最大的坑”。

教育部去年曾提示,在志願填報過程中,各地各校要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為考生提供志願填報的政策解讀、參考信息和咨詢指導。

其實,考生有多種途徑獲得高考結束后的志願服務,但很多人缺的,恰恰是高考前就該有的生涯規劃輔導。

實施了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的地區都要求在高中階段上生涯規劃課,但讓中學老師上好這門課並不容易。陳志文說,做生涯規劃,需要老師或父母有足夠的見識和廣闊的視野,在小地方,這一問題可能更加明顯。“我曾經見過,有老師講你要去銀行就學金融,他不知道2018年后大量銀行招收的是理工科人才﹔也有知名高校畢業的父母,說孩子如果要當公務員,就應該學公共管理。每個人都有認知的局限性。”陳志文指出,在這一方面,社會、學校等各主體還可繼續努力,探索通過多種方式,在生涯規劃上給學生和家長更多科學指引。(記者 張蓋倫)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