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寧波鎮海中學黨委書記張詠梅:
“雙減”后教培行業教師何去何從
身處教學一線,張詠梅的目光與思考一直在行業的最新動態上。該如何對待教培行業教師回流公辦學校,是今年在“雙減”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命題。
“政策之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風光不再,教師的后續去向應該被關注。”張詠梅最近經常收到之前從學校“出走”到校外培訓機構的老師的詢問,不僅是鎮海中學的,還有寧波市各個學校的。“如今他們又迫切希望重新回到公辦學校。”事實上,有部分地區的教育部門已經開辟“綠色通道”,允許這些脫編教師“重新建檔”取得事業編制。
這引發了張詠梅的深思。寒假裡,她在調研基礎上形成了今年將帶上全國兩會的建議。“目前的狀況要從學校、社會、教師三個方面來分析。”張詠梅指出。
“一是公辦學校有喜有憂。”張詠梅說,“喜的是,不少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缺乏優質師資,如果能將這些教師補充進來,對學校無疑是一件好事。憂的是,如若這批教師帶職稱、帶教齡回歸,必定對原有在校教師產生‘擠出效應’,損害那些堅守公辦教育事業者的利益。”
“二是相關部門利弊難衡。重回公辦學校任教需要參加編制考試,但由於競爭日趨激烈和考試對年齡的限制,這些人參考的難度會越來越大。社會保障方面,招聘年齡較大的教師進編無疑會增加日后的社保壓力。”張詠梅說。
“三是失編教師進退兩難。”張詠梅說,“當初離開公辦學校,有的是被教培行業豐厚收入所吸引,或是受機構高額保障所迷惑而主動辭職,有的則是違反了有關制度或規定而被動離職。如今他們前路彷徨,繼續留在那裡無以為繼,到其他行業再就業又技能不強﹔年紀大的擔憂退休工資無從保障,年紀輕的擔心長期失業前景堪憂。這些都可能成為社會不穩定的潛在因素。”
張詠梅認為,讓優秀的教培行業教師以合理的方式補充到公辦學校是一條可行路徑,不僅可以提升學校教育質量,還可以體現黨和國家的關懷。
“但這需要在最大可能解決教培行業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障其他在職教師的權益。”張詠梅建議相關部門從長計議,而她對此有三點建議:
一是科學設置教師招考條件。“逢進必考”的原則不應被打破,但建議全國層面統一政策口徑,適度放寬已具備教師資格証書和職稱的原公辦在編教師的報考條件。同時,通過定向招考等方式將優秀教師填補到教育基礎相對薄弱的地區和學校。
二是充分考慮在職教師權益。在教齡認定方面,重新進編就要教齡歸零重新計算。在職稱評定方面,帶職稱回歸的享受相等待遇但不佔用其他教師職稱名額,或適當上調所在學校職稱比例,讓更多年輕教師安心從事教育事業。
三是持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學校要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將重返教師作為重點對象開展師德師風專題教育,讓他們成為具備健康教育價值觀、高尚道德情操、真正熱愛教育事業的優秀人民教師。
(本報記者 曾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