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午休“躺睡”工程 應有剛性考核機制
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眼科主任醫師李翔近日提出,希望盡快發起中小學午休“躺睡”工程,有條件的中小學將學生在課桌上趴著午睡改為躺平午睡,以充分保証中小學生午休質量,減少趴睡患病概率。
研究表明,過於疲勞的人午睡之后,學習效率能夠高出平均水平13%。這是因為經過前期高強度的腦力勞動,通過午休的緩沖可以消除疲勞,為更好地集中精力學習創造條件。良好的休息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很多孩子的學習效果不佳,就是沒有做到學習與休息有機結合,長期疲勞學習不僅效果不好,也容易滋生厭學情緒。
較長時間以來,學習負擔過重透支了不少學生的休息時間,導致未成年人睡眠時間整體上不足。去年3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95.5%的小學生、90.8%的初中生和84.1%的高中生的睡眠時長未達標。為了有效保護未成人權益,更好助推“雙減”政策落地,2021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初中生應達到9小時,高中生應達到8小時,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應該保障學生必要的午休時間。
午休並非新生事物,而是延續了多年的做法,只是各地在執行上存在不小的差異。一般而言,高質量的午睡在30分鐘最為合宜,這也是大多數地方通行的做法。從現實來看,保障午休的時間並不難,但孩子趴在桌上睡覺的既有做法一時難以改變。究其原因,一是大家對趴著睡覺的危害性認識不足,改變的主觀能動性還不強。從專業看,學生趴著午睡會對眼球造成壓力,長此以往,容易誘發眼部疾病,另外,不健康的睡姿也會影響血液循環,對身體其他部位帶來傷害。
二是缺乏剛性的考核機制,外部約束的推動力不強。從一些地方的試點來看,讓孩子趴著午睡改為躺平午睡,實現的難度並不高,可以“有條件利用條件,無條件創造條件”。比如第一批試點“午休課”的學校包括杭州的新華實驗小學、德勝小學和永正實驗學校等,這些學校要麼把一些沒有投入使用的教室變成學生們的午睡室,要麼因地制宜在教室空地上鋪上墊子方便孩子睡覺,還有的定制多功能午睡床,或購置很舒適的睡枕等。當然,還可以修建更多的宿舍,甚至可以把空閑的教師寢室利用起來,解決“硬件不足”的困境。
從目前的情況看,短期內要改變學生趴著午睡並不容易。教育部“睡眠令”明確了“做什麼”,但對如何做還缺乏考核與約束機制,柔性有余而剛性不足。尤其是午睡的要求尚處於提倡階段,其間的彈性空間過大,讓學校自主做出較大的改觀並不容易。
當務之急,應在認識到趴睡危害性的基礎上,盡快把躺平午睡納入議事日程,規劃好時間表和路線圖。一方面應當制定科學合理的指南,比如時間、場地等條件要求,讓午睡有章可循。另一方面,應輔以相應的保障機制,比如加入監督檢查和績效評估,在更高層面,可以將其納入未成年人保護的范疇,讓中小學午休“躺睡”工程早日落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