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西北政法大學:繼承紅色文化傳統 打造特色育人模式

2021年08月22日08:2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繼承紅色文化傳統 打造特色育人模式

步入位於古城西安南隅的西北政法大學新、老校區,“陝公大禮堂”“陝公路”“老延大路”“紅色基因石碑”……這些古風扑面的樓宇、道路和牆面,默默地訴說著這裡曾有的因緣和血脈﹔睹之,仿若置身於一個歷史的紅色時空,讓人觸景生情,油生敬意。

“西北政法大學是一所具有光輝辦學歷史的學府,她的前身是1937年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創辦的陝北公學,后歷經延安大學、西北人民革命大學、西北政法干部學校、中央政法干部學校西北分校等時期。在辦學過程中,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始終關心學校的建設與發展,曾多次來校演講或為學校題詞,為學校指明了辦學方向。”西北政法大學黨委書記孫國華頗為自豪地說。

從延安到西安,從陝北公學到西北政法大學,幾經更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那麼,在新的歷史征程上,如何立足自身紅色資源優勢,積極創建“紅色文化育人模范大學”,成為西北政法大學全體師生勠力同心譜寫的一篇“大文章”。

傳承學校紅色歷史

1937年,在陝北山大溝深的延安,在烽火連天、極端艱苦的抗日戰爭環境中,陝北公學應運而生。毛澤東同志欣然為陝北公學成立題詞:“要造就一大批人,這些人是革命的先鋒隊﹔這些人具有政治遠見﹔這些人充滿著斗爭精神和犧牲精神﹔這些人是胸懷坦白的,忠誠的,積極的與正直的﹔這些人不謀私利,唯一的為著民族和社會的解放﹔這些人不怕困難,在困難面前總是堅定的,勇敢向前的……”163個字的題詞,語重心長,充滿期待,為陝北公學指明了辦學和育人方向。

“當年,毛澤東同志的題詞深刻在陝北公學照壁和救亡圖存室的牆上﹔如今,這段文字深刻在西北政法大學校史館牆壁上,深刻在學校‘紅色基因石碑’上,深刻在一代又一代‘西法大’人的心裡。”孫國華說。

“我們學習,我們歌唱,在歡笑中迎接太陽。舊世界就要滅亡,新中國萬丈光芒,看!毛澤東的旗幟輝煌輝煌。這裡是思想的戰場,要加強理論武裝,提高覺悟改造思想堅定人民立場,我們前進前進前進……堅決跟著共產黨。”在西北政法大學校史館的牆壁上,現在還懸挂著陝北公學和西北人民革命大學的校歌。這首斗志昂揚,激情澎湃的歌曲,鼓舞著一屆又一屆西北政法大學的學子為國而學,奮勇向前。

“政治堅定,實事求是,勇於創新,艱苦奮斗。”而今,由陝北公學和西北人民革命大學校風凝練而成的優良傳統,如汩汩涌泉,一直從戰火紛飛的年代傳唱至今。

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近年來,西北政法大學專門成立了紅色文化研究中心,深入挖掘紅色校史,編印系列校史圖文資料,拍攝紅色校史宣傳片,形成了傳承有序的紅色基因校譜。同時,學校還與延安市有關部門合作保護建設陝北公學舊址、西北人民革命大學舊址等紅色校史教育基地,定期組織“傳承紅色基因重走校史路——‘尋根之旅’活動”﹔組織新入校學生、新入職教師,前往校園“紅色打卡處”,了解學校的紅色故事。

紅色文化進教材進課堂

高校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傳承紅色基因、培養青年學生文化自信的主渠道和主陣地。近年來,西北政法大學深刻把握“八個相統一”要求,將傳承紅色基因貫穿於人才培養全過程,為思政教育注入了“鮮紅”的底色。

學校舉辦以“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先鋒”為主題的思政教育系列活動,採用互動式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等方法,增強思政育人的說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組織師生赴延安革命紀念館、馬欄革命紀念館、南泥灣革命舊址、渭華起義紀念館等革命舊址,讓學生成為歷史的“參與者”,以紅色文化認同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時代責任感。“紅色文化教育,使我清晰地認識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為什麼人、擔什麼責’,增強了歷史共鳴和時代共振。”新聞傳播學院2019級學生許靜說。

同時,學校發揮法學學科資源優勢,為法學本科生開設全國高校首門革命法制史課程——《陝甘寧邊區法制史》,組織專家學者編寫國內首部革命根據地法制史教材——《陝甘寧邊區法制史概論》,設立重點教改項目“紅色基因融入本科實踐教學的探索”,成立“馬錫五審判方式研究院”,與延安革命紀念地管理局及延安新聞紀念館合作開展新中國新聞出版事業史研究,深入推進紅色文化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師生頭腦,取得了良好效果。

營造濃厚紅色文化育人氛圍

近年來,西北政法大學把傳承紅色基因、發揚學校優良傳統融入第二課堂,構筑“以紅色文藝活動為引領、以學生文化活動為重點、以社團文化活動為補充”的第二課堂育人新格局。

學校充分發揮環境的育人作用,建設校園紅色文化景觀和紅色文化牆,使紅色文化育人氛圍遍布校園各處,讓紅色基因“潤物細無聲”,代代相傳。同時,學校還通過開展緬懷英烈、黨史知識競賽、紅色主題團體操表演、與西安電影集團共同開發電影黨課、在陝北公學舊址前演繹“老延大新聞班”教學情景劇等系列活動,營造紅色文化氛圍,涵養師生家國情懷。

“每一次紅色教育活動都是一次思想洗禮,一次思想升華,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麼是堅定信仰、什麼是依靠群眾、什麼是勇於勝利。”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前,暑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大三學生李考考說。

在紅色文化的教育感召下,80多年來,西北政法大學為黨和國家培養了16萬余名革命和建設人才,其中4萬余名畢業生扎根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寧夏等邊疆和艱苦地區,建功立業,為國家和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

(記者 張哲浩 楊永林 通訊員 戴鯤 張佼)

(責編:李依環、王欲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