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香港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頭堡
——訪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范周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香港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背靠祖國,面向世界,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讓香港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頭堡。東西方文化在這裡碰撞融合,寫下了一個個傳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在這裡交流合作,讓“香港制造”的影視、動漫、流行歌曲等風靡亞洲。
為支持香港提升自身競爭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而《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更是為香港的文化發展、非遺保護以及香港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具體而實在的政策支持。如何看待香港文化藝術事業面臨的發展機遇?香港文化藝術界又該如何把握這種機遇?8月21日,記者採訪了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專家范周。
記者:“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將為香港的文化藝術事業帶來怎樣的發展機遇?
范周: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是在建設文化強國背景下賦予香港的全新定位,以期香港更好地融入新時代國家發展大局。香港作為中西方文化交匯地,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洋溢著中西文化薈萃的氛圍。在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既能夠挖掘香港自身的文化特質,促進中華文化在香港傳承和弘揚,增強香港市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也有利於借助香港國際化的平台,依托其國家文化窗口和交易中心的地位傳播推廣中華文化,外向輻射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十四五”規劃對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進行謀劃,在政策層面為香港文化藝術事業發展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一方面,能夠提升香港市民的文化自信,加強他們與內地民眾的情感融通,有利於挖掘、提純、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另一方面,在推動香港文化藝術及相關產業發展的同時,能夠助力中華文化傳播,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記者:香港處於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香港如何更好利用自身優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范周:香港在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我看來,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方面,香港可以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以及中西文化交匯的文化優勢,精准獲取內地資訊,並以國際媒介的運作方式與海外接軌,提升“中國故事”的國際傳播力。
另一方面,香港可以利用自身國際金融商貿中心的區位優勢,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穿在國際金融商貿中心建設的方方面面,在傳承和弘揚的過程中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記者:“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強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國情教育,增強港澳同胞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為增強香港社會尤其香港青少年的國族認同和愛國精神,在文化藝術方面,香港可以做哪些工作?
范周: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推動這方面的工作。
一是部署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工作,在學校教育中通過設置中華文化課程,開展傳統文化活動進校園等,讓廣大青少年通過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自信心,進而凝聚起愛國共識。
二是香港民間文化藝術團體可以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引導青少年全面了解祖國的歷史和國情。
三是面向粵港澳大灣區,豐富大灣區青少年文化培育和交流計劃,加強粵港澳三地青少年之間的聯系,為粵港澳青年在文化和旅游領域創業、就業、實習提供便利,搭建平台。同時,依托重點項目,為粵港澳三地的文化藝術交流項目提供專門場地,助力香港優秀文化作品在內地進行展示,並推動藝術成果的轉化。
(記者 韓業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