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3歲教背圓周率 早教班的“虛火”該降降了

2020年11月27日08:5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早教班的“虛火”該降降了

七田真幼小銜接課宣傳廣告。陳鵬攝

七田真有關圓周率的課程介紹。陳鵬攝

早教班有多火?

企查查的數據是,截至2020年5月初,全國與“幼兒早期教育”相關的企業注冊量達3.7萬家,其中經營狀態是在業、存續的企業有3萬家。另一份業內報告稱,到2020年末,我國早幼教領域市場規模可達3000億元。

僅從早教機構的數量和市場規模去判斷,可能依然不夠准確。

數字背后更有生機的是一個個鬧哄哄的早教班:老師們在教英語、講故事、做運動﹔孩子們活蹦亂跳或者打瞌睡,表情似懂非懂﹔而孩子屁股后面緊跟的是家長,他們配合老師完成教學任務,評判教學效果和性價比。

如果身處其中,你會發現,早教班的火熱程度或許超出你的想象。

一個工作日的上午,記者探訪早教機構七田真國際教育北京亦庄店。上午10時40分,第二節課即將開始。電梯擠滿了孩子,他們大多為兩歲左右的幼兒,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著。

來到三樓,兩個活動區域被家長佔滿,十幾個孩子正在地上玩玩具,等著上課。一間正在上課的教室裡,老師正給一歲半的孩子進行“閃卡練習”。家長則一對一坐在身后,其中有兩個孩子不停往后看,甚至離開了座位。

據介紹,七田真亦庄店在讀學員約600人。每個孩子需要一名家長陪同上課,以至於早教班裡人滿為患。記者到訪時,正值兩歲階段班級孩子“畢業”,孩子們穿著“博士帽”在大廳裡拍照留念。

隨著記者繼續探訪,早教班裡的“虛火”逐漸清晰起來。

1、早教班急於推銷,販賣焦慮

11月21日,長春大雪,三歲半的甜甜在熟悉的早教班金寶貝裡度過。這節課是拼圖課,她隻花了5分鐘就拼好了一艘大船。

說熟悉,是因為早在3個月大的時候,爸爸龔華祎就把她送了過來。感統訓練、大運動提升、思維開發,早教班的課程按部就班。128節課的課包,還剩不到40節。

龔華祎把甜甜的視頻、照片晒到朋友圈裡。“運動能力強”“體質好”“性格開朗”“看上去不像是隻有三歲多的小孩”,很多朋友留下的評價,讓龔華祎把這一切都歸功於早教班。在龔華祎的推薦下,周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帶孩子上早教。

說起為何選擇早教?龔華祎說,當初從歐洲回來的朋友告訴他,國外的早教十分普遍,其作用於兒童智力開發的結論“已被証實”。在對比考察后,他選擇了金寶貝。

目前,國內大品牌的早教機構多為國外引進。美式早教品牌居多,如美吉姆、金寶貝,但也不乏引自日本的早教品牌,如七田真。美式早教重在培養大動作發育和早期藝術音樂啟蒙,日式早教則追求“全腦開發”。

在採訪中,家長選擇早教的原因眾多。哪怕是沒有給孩子報早教班的家長,也大多在“報不報”的問題上猶豫過。

直到孩子快上幼兒園了,家住上海的藍英才在周圍朋友的“催促下”,去考察了蒙特梭利、金寶貝、美吉姆等早教機構。

見面沒多久,早教班老師的問題,就讓藍英“無所適從”。“能區分顏色嗎?”“會拼圖了嗎?”“能夠將數字對應實體物品嗎?”得到否定回答之后,老師說:“我們班裡這個階段的孩子,這些內容都會。”

藍英發現,早教班老師反復提及該年齡段“應該掌握的某些技能”,“一聽到你們家孩子做不到,就拿報了班的孩子跟你比,有一點販賣焦慮的感覺”,加完微信后,還三天兩頭邀請來“體驗”。

考察完畢的藍英,對這些早教班給出了“不信任”的評價:“噱頭多,急於推銷”。她寧願“自己多花時間教,應該也不會比早教班差”。

不過,藍英也坦誠地對記者說:“早教因人而異,如果家裡大人和孩子交流得少,沒有時間陪伴,或者不懂基本的早教方法,那還是必須得報班。”

2、奇葩課程教3歲孩子背誦圓周率

早教班到底在教什麼?有什麼效果?為何家長趨之若鹜?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前往北京方庄多個早教機構進行探訪。

方庄位於北京東南二環附近,人口稠密。手機地圖顯示,方庄方圓一公裡之內,早教機構多達21家。兒童美術、日托早教、全腦潛能開發、雙語閱讀、舞蹈培訓,各式各樣的早教類型,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七田真方庄店位於方庄地鐵站以南約400米,和其他日式早教一樣,以“腦力開發”為特色,強調培養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等,課程涵蓋親子課、基礎能力課、英文啟蒙課等,適合年齡從3個月到9歲半。

最先吸引記者的是該機構的一則屏幕廣告——“這麼‘逆天’的孩子,你見過嗎?”然后是“天才”案例的次第呈現:壹壹,1歲10個月,運用連鎖記憶法,快速翻出8張對應卡片﹔浩浩,2歲10個月,數字可以數到80﹔朱朱,3歲1個月,准確完成中國地圖拼圖﹔貝貝,5歲半,一個月記憶圓周率100位。

進店后,記者看到,除了公共區域,空間被分隔為一個個約10平方米大的小教室,和美式早教大班額不同,每個七田真的課程小班不超過6名學員。

翻看七田真課程體系介紹手冊后,記者驚訝地發現,圓周率作為主要內容被安排在3歲階段的專項訓練課程裡。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記憶200位圓周率,提升記憶容量和專注力”。

“3歲的小孩能夠理解圓周率嗎?”記者問。“這只是訓練方法,單純為了提高孩子的記憶力。”該早教班老師劉易試圖打消記者的疑慮,“記憶力好,以后上小學背古詩、背乘法口訣表,不成問題。”

被認為隻有少數人才掌握的技能,在七田真裡要教給每一個孩子。七田真的一份內部刊物顯示,在2017年成果發布會上,4歲多的琦琦“流暢地背誦到圓周率400位”。

“不敢輸在起跑線”的家長發現,“起跑線”在不斷提前。

記者在教室門口看到,這裡張貼著幼小銜接課的招生宣傳。雖然隻針對5歲半以上孩子,但是內容囊括拼音、漢字、時政熱點,聚集新課標各大考點,全面覆蓋運算能力。

2018年7月,教育部發布《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各地要結合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予以規范。

招生宣傳手冊顯示,七田真在北京有8所連鎖店,在西安、重慶、成都、淄博、石家庄、沈陽等地均設有中心。在中國大陸開業10年來,服務超過2萬名會員。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選擇這裡?劉易反復強調,家長們看中的正是七田真“以效果為導向”,“我們與其他早教班不一樣,效果可以看得到。上過和沒上過有明顯區別”。

3、早教機構教師專業化程度較低

隨后,記者又前往紐約國際兒童俱樂部方庄店,該機構主打雙語教學。在全國開設130家中心,宣稱代表兒童早期教育行業的“高標准”。

記者調查發現,很多早教機構為了吸引家長的目光,常對自己的早教品牌進行夸大宣傳,如標榜自己是先行者、天才教育等。

下午4時許,紐約國際兒童俱樂部門口坐滿了家長和孩子,一些孩子准備上課。由於早教老師正在進行課前准備,沒能接受採訪。

但是,該機構銷售人員鄧笑帶領記者參觀教室。據他介紹,教室以藝術、運動等內容劃分,“課堂上60%時間,老師會用英語和孩子交流”。在中英雙語“雙向沉浸式”互動教學中,孩子可以建立雙母語思維。“學員裡也有混血寶寶,可以三種語言自由切換”。

在發現記者對英語授課感興趣后,鄧笑說,該機構老師均是從正規大學教育類專業畢業,入職后在機構內接受了三個月以上的統一培訓,師資優質,發音准確,可以和孩子們交流得很好。

早教機構的師資水平直接決定了早教的水准。

“事實上,目前大部分師范院校學前教育研究隻針對3至6歲幼兒階段,而0至3歲的早教研究才剛剛起步。”長春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劉霖芳介紹。2012年,劉霖芳曾帶領團隊對早教機構進行調研。當時得出來的結論是,早教機構教師的專業化程度較低。“八年后,問題依然如故”。

對於早教機構自行培訓教師的行為,似乎難得信任。劉霖芳透露,一些早教機構的培訓工作流於形式,隻要參加培訓就能通過考試,並獲得所謂資格証書。她建議,逐步完善早教教師的准入制度,對早教教師在學歷和專業方面提出更加明確的要求。

2016年11月25日,北京市修訂《學前教育條例》,第十六條修改為:“在學前教育機構中從事教育的人員,必須具有相關專業知識,並獲得教育行政部門頒發的學前教育任職資格証書。”

但在記者探訪的近10家早教機構中,無一採訪對象提及該資格証書。

4、預付費制埋隱患,質量監管有空白

對於早教課程的花費,龔華祎給甜甜報的這個班,花了近40000元。粗略估計,每節課約300元左右。“在長春,這可是大價錢”。

願意花錢的家長,不在少數。《2017中國家庭教育消費白皮書》顯示,有89.92%的學齡前兒童上過輔導班,其教育消費佔家庭年收入26.39%。

記者採訪發現,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早教連鎖機構,一節課售價基本上從200至400元不等。100節課包售價約20000元,有的早教班收費甚至超過40000元。

目前,早教機構均採用預付費制,購買一定數量課時包后,在有效期內,按照一周一節或者兩節的節奏,上完所有課程。

記者發現,在一款網絡點評軟件上,家長對早教機構提出投訴的內容多為退款難,“未上完課程不能退款”被許多家長認為是霸王條款。

此外,早教機構跑路的新聞也時常出現。據不完全統計,早教行業從2019年出現停業、關店甚至跑路失聯的機構超過二十家,其中不乏凱瑞寶貝、家盒子等規模較大的老品牌。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早教類企業一共新增192家,吊銷注銷220家,整體負增長。

“事實上,機構跑路只是偶發情況,但是,對於維護大多數家長的權益來說,對早教機構進行質量監管卻已刻不容緩。”劉霖芳給出的建議是,由教育主管部門牽頭,聯合衛生、消防等相關部門,加強對早教機構開辦資質的審核,對於已運營的早教機構,應定期對其進行檢查和評估。

“不以培養孩子的興趣為目的,而是單純強化某種技能,甚至提前學、超前教的早教課,違背幼兒成長規律,與揠苗助長無異,與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劉霖芳說。

“早教班是一種商業產品,不是教育行為。如果把早教完全寄希望於早教機構的話,這個大方向就是錯的。”教育專家尹建莉回復記者稱,“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如果家長的教育理念和追求,不能更理性的話,早教市場魚龍混雜的局面,會一直存在。”

本報記者 陳鵬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